
吝啬而貪得。《百喻經·牧羊人喻》:“昔有一人,巧於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萬。極大慳貪,不肯外用。” 明 李贽 《觀音問·答自信》:“慳貪者報以餓狗,毒害者報以虎狼。”
“悭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tān,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普通漢語解釋
指人吝啬自己的財物,同時對外界事物有強烈的占有欲。例如《百喻經》中提到的牧羊人“極大悭貪,不肯外用”。
例句:做人應知足常樂,不可有悭貪之情。
佛家視角
在佛教中,“悭貪”屬于“十惡”中的“意惡”,表現為:
“悭貪”不僅描述人性中的吝啬與貪婪,更在佛教文化中被視為需戒除的惡習。其核心是對物質與欲望的過度執着,可通過培養慈悲心與知足常樂的态度化解。
《悭貪》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節約勤儉不貪圖過多財物的意思。
它的部首拆分是悪(心)、貝(貝字底部的部首)。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筆畫數,悭貪的總筆畫數是10。
《悭貪》這個詞來源于《莊子·養生主》。《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周的著作,其中有一句話是“夫悪生乎懶而儉生乎貪,心有小志而躁生焉。”這句話意味着懶散容易生出壞心思,而儉約節儉則能克制貪欲,心态平和無欲望。
在繁體字中,《悭貪》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悭貪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大體相同。唐代的《古今注》中寫作“慳慱”,宋代的《玉篇》中寫作“慳慱”,而《莊子》中寫作“慳慱”,字形與現代有些許不同。
例句: 《紅樓夢》中,賈母教導賈寶玉要悭貪食物,不要過量吃肉菜。
組詞:悭吝、貪財、悭吝寡欲
近義詞:節約、儉省
反義詞:奢侈、浪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