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霓裳羽衣舞的意思、霓裳羽衣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霓裳羽衣舞的解釋

舞名。舞曲為《霓裳羽衣曲》,故名。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霓裳羽衣舞》,始於 開元 ,盛於 天寶 ,今寂不傳矣。”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今日新秋天氣,寡人朝回無事,妃子學得《霓裳羽衣舞》,同往禦園中 沉香亭 下,閒耍一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霓裳羽衣舞是中國唐代著名的宮廷樂舞,其名稱由“霓裳”(彩虹般的衣裳)和“羽衣”(羽毛制成的仙衣)組成,整體象征缥缈仙境與華美服飾的結合。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起源與背景

  1. 創作來源
    該舞曲原名《婆羅門曲》,由唐玄宗融合道教文化改編而成,創作時間約在公元718-720年。其靈感來源有三種說法:

    • 玄宗登三鄉驿望仙山産生靈感;
    • 改編自印度傳入的《婆羅門曲》;
    • 前半部分為玄宗幻想仙境所作,後半部分吸收西域樂曲元素。
  2. 文化内涵
    舞蹈以唐玄宗月宮遇仙的神話為主題,通過服飾、音樂和舞姿展現道教追求的仙境,體現盛唐時期多元藝術融合的特點。

二、舞蹈特點

  1. 表演形式
    舞者身着彩色輕紗或羽毛制成的飄逸服飾,手持彩帶,動作包含旋轉、跳躍等,整體風格輕盈曼妙,營造“仙氣缭繞”的視覺效果。

  2. 音樂結構
    全曲分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包含舒緩的器樂序奏與節奏漸快的舞曲段落。

三、曆史傳承

提示:若需了解舞蹈動作細節或現代複原版本,可參考的遊戲場景還原示例(需注意非曆史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是指一種古老的舞蹈形式,也是古代文人所賦予的名稱。它代表了華美、絢麗的舞蹈形态。

拆分

霓 (ní):部首⻌ (辵),筆畫12

裳 (shang):部首衣 (衤),筆畫12

羽 (yǔ):部首羽 (⺶),筆畫6

衣 (yī):部首衣 (衤),筆畫5

舞 (wǔ):部首舛 (舌),筆畫11

來源

霓裳羽衣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世說新語》中,形容美麗動人的舞蹈。後來在唐代成為一種具體的舞劇形式,用以表達美好祝願、娛樂和崇拜。

繁體

霓裳羽衣舞 (繁體字:霓裳羽衣舞)

古時候漢字寫法

霓裳羽衣舞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确切的寫法已經無法考證。

例句

他身穿霓裳羽衣舞動起來,優雅華麗。

組詞

- 霓裳美人 - 羽衣仙女 - 舞蹈 - 絢麗 - 華麗

近義詞

華麗舞蹈

反義詞

樸素舞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