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西陵峽 口,為 長江 出 蜀 的險隘。 晉 陸機 《辨亡論下》:“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 荊 楊 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将謹守峽口,以待禽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引《直都記》:“自 黃牛灘 東入 西陵 界,至峽口百許裡,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 唐 杜甫 《峽口》詩之一:“峽口 大江 開,西南控百蠻。”
(2).泛稱峽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北即 蒼山 ,至此南盡。中穿一峽,西去甚逼,而峽口稍曠。” 清 阮元 《由龍洞岩下西過三龍潭》詩:“ 三龍潭 峽口,如防復如堂。” 楊朔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這個極險的山峽中間, 河 水從三條峽口奔騰而出,真象千軍萬馬似的。”
“峽口”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山峽的入口或出口處,常見于描述兩山夾峙形成的水道狹窄區域。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陸機《辨亡論》,在《水經注》等典籍中也多次出現,強調其地理險隘特征。
二、地理實例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寄托時空轉折與情感變化,如:
四、引申比喻 衍生為事物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如“謹守峽口以待禽耳”(《辨亡論》)比喻戰略要沖,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人生或事件的重大節點。
注:以上内容綜合參考了6個網頁中權威性較高的表述,具體詩文解析可查閱、5、6的原始文獻。
峽口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山和口,總共有8個筆畫。它的含義是兩座山峽之間的狹窄出口。
峽口這個詞來源于山峽和口的組合。形容兩座山峽之間的狹窄出口。在地理學中,峽口通常是指河流或山脈之間狹窄的通道。
在繁體字中,峽口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峽口在古代的寫法為「峽口口口」。在漢字發展過程中,字形逐漸簡化,最終演變為現代的「峽口」。
以下是峽口的例句:
1. 江河穿越兩座高山,形成了美麗的峽口。
2. 獨木橋橫跨在陡峭的峽口之間。
峽口的一些組詞包括:峽谷、峽江、峽道等。這些詞都與山峽相關,描述了山峽的不同特征。
峽口的近義詞包括:山口、關口。這些詞都用來描述山脈或河流之間的狹窄通道。
峽口的反義詞是:平原。峽口是狹窄而陡峭的通道,而平原是寬廣平坦的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