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虛而崇高。《三國志·吳志·薛瑩傳》:“明明聖嗣,至德謙崇,禮遇兼加,惟渥惟豐。”
“謙崇”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謙虛而崇高”,常用于形容兼具謙遜态度與高尚品德的品質。以下為詳細解析:
由“謙”與“崇”二字組合而成:
該詞最早見于史書典籍,如《三國志》中“禮遇兼加,惟渥惟豐”一句,通過“謙崇”凸顯人物德行的深厚與謙和。
“謙崇”不僅描述謙卑的言行,更強調内在德行的崇高性,是中華文化中推崇的理想人格特質之一。
謙崇是一個漢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由謙和崇兩個字組成。
謙的部首是讠,共7畫;崇的部首是山,共10畫。
謙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禮·春官宗伯》:“凡足以有謙崇之尚者,謂之君子。”這裡的謙崇表示謙恭、尊敬之意。
謙崇的繁體字為謙崇。
在古代,謙崇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篇幅的限制,無法給出具體的古時候寫法。
他對長輩非常謙崇,總是恭敬地行禮。
謙和崇可以獨立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謙遜、謙虛、謙讓、崇拜、崇高等。
謙崇的近義詞包括恭敬、尊重、虛心、恭謹。
謙崇的反義詞包括驕傲、傲慢、狂妄、自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