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樹花蕾。五月槐蕾初生,如人睡眼初展,故稱。 宋 範成大 《五月聞莺》詩之二:“老盡西園千樹緑,卻憐槐眼正迷離。”
“槐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槐眼”指槐樹的花蕾。每年五月槐樹初生花蕾時,形态類似人剛睡醒時微張的眼睛,故得此名。該詞通過比喻手法,将植物生長特征與人類神态結合,體現了漢語中“以物拟人”的修辭特點(、)。
宋代詩人範成大在《五月聞莺》詩中寫道:“老盡西園千樹綠,卻憐槐眼正迷離”,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文學用例。詩中用“迷離”形容槐眼初展時的朦胧美感,印證了其作為自然意象的文學價值()。
需注意:各詞典對“槐眼”的收錄情況不同,建議在學術寫作時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槐眼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槐”和“眼”兩個字組成。
“槐”字由木字旁和鬼字旁組成,木字旁表示這個字與樹木有關,鬼字旁表示古時的一種鬼神的形狀。槐樹是一種常見的樹木,因其樹皮紋理獨特,形狀酷似眼睛,所以稱之為“槐眼”。
“眼”字由目字旁和艮字旁組成,目字旁表示與眼睛有關,艮字旁則表示山的形狀。将目字旁放在艮字旁下面,形象地表示了眼睛的形狀。
在繁體字中,“槐眼”保持不變,仍然是用槐和眼兩個字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槐字的早期寫法是由“木”和“堇”兩個字組成,表示樹下長出的草,後來逐漸演變成“槐”的樣子。眼字的早期寫法則是類似于人的眼睛形狀的圖案,後來也逐漸演變為現在的“眼”字形。
《槐眼》一詞常用于形容槐樹上樹皮的紋路,如同一雙眼睛注視着世界。也有引申為形容其他物體具有眼睛形狀或樣子的意思。例如:“槐眼似的窗戶透露出微光。”
與槐眼相關的組詞有:槐樹、槐花、槐果等。近義詞有:樹眼、眼形紋路等。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