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ff member] 下屬的官吏
謂交給執法官吏處理。《史記·高祖本紀》:“乃以 秦王 屬吏,遂西入 鹹陽 。”《漢書·夏侯勝傳》:“王怒,謂 勝 為祅言,縛以屬吏。”《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帝怒,以三司副使 範旻 、戶部判官 杜載 、 開封府 判官 呂端 屬吏。”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宋太宗》:“﹝ 孔守正 ﹞與 王榮 論邊功於駕前,忿争失儀,侍臣請以屬吏。”
下屬官吏。《管子·立政》:“﹝五屬大夫﹞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於廟緻屬吏。”《新唐書·韓滉傳》:“ 玄佐 素憚 滉 ,修屬吏禮。”《孽海花》第二六回:“隻為 耿祝嘏 來京,騙了他屬吏造币廳總辦三萬個新鑄銀圓。”
“屬吏”一詞的含義需結合讀音和語境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讀作zhǔ lì(動詞性用法) 指将某人或某事交給執法官吏處理,屬于古代司法程式術語。例如:
二、讀作shǔ lì(名詞性用法) 指下屬官吏,即職位較低的官員或僚屬。例如:
引申含義:現代語境中可隱喻官僚主義作風,如機械執行規章、缺乏變通的行為。
注:兩種讀音對應不同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曆史文獻中常見動詞用法,而名詞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制體系。
屬吏(shǔ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屬于官吏的人,即被隸屬于政府機關、部門或單位擔任各級官員職務的人員。
屬吏的拆分部首為屍(shī)和口(kǒu),它的總筆畫數為13劃。
屬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統治者需要各級官員負責管理國家事務,因此設立了屬吏制度。
屬吏的繁體字為屬吏。
在古代,屬吏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具體年代和地區的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字形和字義。
1. 這個部門的屬吏們工作認真負責。
2. 擔任屬吏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行政能力。
屬吏的相關組詞有:屬下、屬員、屬地、吏籍等。
屬吏的近義詞包括:官員、職員、公務員。
屬吏的反義詞包括:民衆、百姓、非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