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湘月的意思、湘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湘月的解釋

詞牌名。即《念奴嬌》。 宋 姜夔 有《湘月》詞。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中吹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湘月”的含義可從詞牌名和文學意象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1. 詞牌名(核心含義)
    “湘月”是宋代詞人姜夔所創的詞調,本質為《念奴嬌》的變體。姜夔在《湘月》詞序中注明:“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中吹之。”,說明此調通過改變原曲音階(鬲指聲)形成,常用于抒發壯闊或感懷之情。

  2. 文學意象(引申含義)
    字面可拆解為“湘”(代指湖南)與“月”(象征清麗)的意境組合,多用于描繪湖南地區的月夜美景,或泛指月色的柔美祥和。如龔自珍在《湘月》中寫“天風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麗”,即以“湘月”為背景表達對故地的眷戀。

  3. 應用場景

    • 詞學領域:特指姜夔創制的詞調,如“兩般春夢,橹聲蕩入雲水”(龔自珍詞例)。
    • 文學描寫:形容湖南風物或借月抒懷,常見于古典詩詞。

注:關于“湘月”是否為獨立詞牌,學界存在不同觀點,部分文獻認為其本質仍屬《念奴嬌》的變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湘月

湘月,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構成,即“湘”和“月”。對于“湘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湘:部首為水,總筆畫數為 9。

月:部首為⺝,總筆畫數為 4。

《湘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這段詞出自賈寶玉對黛玉的妝容的贊美之詞:“美人無須蘸粉黛,湖上嫩蓮船上月。”它形象地描繪了黛玉如湖上的嫩蓮花一般純淨美麗。因此,“湘月”在現代漢語中成為了一個意指美麗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湘月”仍然保留着“湘”和“月”的基本形狀和結構,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湘月”一詞的漢字寫法是“湘曰”,其中“曰”用于插入主語、補充說明等語氣詞。這種表達形式在古代文獻中比較常見。

以下是關于“湘月”的例句:

與“湘月”相關的組詞有:湘水、湘繡、湘江等。

近義詞可以是:湘水、湘江、湘繡等,它們都與湖南地區有關。

反義詞可以是:荒月、僻月,它們表示的是與湖南地區美景無關的月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