戆鄙的意思、戆鄙的詳細解釋
戆鄙的解釋
愚昧粗俗。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鄉黨篇三》:“衣草木,食藜藿,則氣必戇鄙。”
詞語分解
- 戆的解釋 戆 (戇) à 傻,愣,魯莽:戆頭戆腦。 戆 (戇) à 剛直:戆直。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網絡擴展解釋
“戆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àng bǐ,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愚昧粗俗,常用于形容人缺乏見識、言行粗野或思想淺薄的狀态。例如清代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提到“衣草木,食藜藿,則氣必戆鄙”,描述因生活簡樸而顯得粗俗的氣質。
-
單字拆分
- 戆(gàng):方言中表示“傻、笨、魯莽”(如“戆頭戆腦”),但也可指憨厚剛直。
- 鄙(bǐ):
- 形容詞:粗俗、低下(如“鄙俗”“卑鄙”);
- 動詞:輕視(如“鄙棄”);
- 名詞:邊遠地區(如“邊鄙”);
- 謙辭:舊時用于自稱(如“鄙人”“鄙見”)。
使用場景
- 語境特點:多用于書面或古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見。
- 情感色彩:含貶義,強調因愚鈍或缺乏教養導緻的粗俗表現。
補充說明
該詞在權威典籍(如《漢典》)中被明确收錄,但需注意方言中“戆”可能有中性或褒義用法(如形容憨厚),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戆鄙》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某人的思想、行為愚鈍、無知或粗俗。現在來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同時給出一些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拆分部首和筆畫:《戆鄙》的拆分部首是戈和鬼(戈表示武器,鬼表示可怕的人或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7畫,其中包括了一些複雜的筆畫結構。
- 來源:《戆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是從古代的漢字演變而來的。
- 繁體字:《戆鄙》的繁體字是「戇鄙」。
-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時候會使用與現代略有不同的字體。
- 例句:他的舉止态度十分戆鄙,完全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近義詞:愚鈍、愚蠢、無知。反義詞:聰明、睿智、博學。
- 組詞:戆直(形容某人直率、率直)、戆頭(形容某人的頭腦簡單、愚笨)、戆眼(形容某人的眼神遲鈍、呆滞)、戆氣(形容某人的氣質單純、純樸)。
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來問我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