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箨粉的意思、箨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箨粉的解釋

竹筍皮上的粉末。 元 貢師泰 《題李則平憲副所藏息齋竹》詩:“籜粉已翻鱗甲紫,墨花還染羽毛蒼。”參見“ 節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箨粉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象的複合詞,由“箨”與“粉”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箨”指竹類植物主幹上脫落的皮殼,即竹箨(竹筍外層包裹的硬殼);“粉”在此特指竹箨表面附着的白色粉末狀物質。該詞常見于古代詩文,如唐代詩人李賀《昌谷詩》中“箨粉解春箨”一句,即描繪竹箨在春季自然裂解時粉末飄散的景象。

從植物學角度分析,箨粉的形成與竹類生長特性相關。竹箨在竹筍發育過程中起保護作用,成熟後逐漸幹枯脫落,其表皮細胞角質化形成的白霜狀物質即為“箨粉”。這種自然現象被文人賦予詩意,常借喻時光流逝或生命蛻變的哲思,如宋代林景熙《蜃說》中以“箨粉飄香”暗喻季節更疊。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2. 中華書局《全唐詩》李賀卷
  3. 上海古籍出版社《霁山集》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箨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
“箨粉”指竹筍皮(即“箨”)表面附着的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狀物質。這一現象多見于竹筍生長過程中,筍殼自然脫落後殘留的粉狀物。

拼音與結構

引證與文學用例
元代詩人貢師泰在《題李則平憲副所藏息齋竹》一詩中提到:“籜粉已翻鱗甲紫,墨花還染羽毛蒼。”。此處通過“箨粉”描繪竹筍皮粉末與竹葉色彩交織的自然景象,體現其文學意象。

擴展說明
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化語境中。其近義詞或相關表述可參考“節粉”(竹節上的粉末)。

别人正在浏覽...

保養辨反逼屬博綜不甚草缏赤丸蹙削亶父丹元刁悍雕目頂踵盡捐粉坊伏匿幹白甘言厚禮功迹好辨合城華煥遑遑昏渝儉以養廉錦凡開複刻害髡屯苦于賴帳令聲靈顯令胤離走隆功樓帳螺絲鹵桶履齒馬不停蹄賣唱門診部耐心煩兒搶紅嶔岑山清茶淡飯寝寃熱帶氣旋人苋容聲生機盎然神色不動說鈴束系晚魄五布瞎吹顯服仙釋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