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津的意思、關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津的解釋

[pass and ferry] 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關口和渡口,泛指設在關口或渡口的關卡

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漢書·王莽傳》

詳細解釋

(1).水陸要道的關卡。《漢書·王莽傳中》:“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 唐 白居易 《論行營狀》:“茶鹽估價,有司并已增加;水陸關津,四方多請率稅。” 趙樸初 《滴水集·<讀唐人送金城公主詩次韻>之二》:“雪嶺鎖關津,冰川阻錦輪。”

(2).指據守關卡的官吏。《資治通鑒·後梁太祖開平元年》:“軍士或思鄉裡逃去,關津輒執之。” 胡三省 注:“關,往來必由之要處;津,濟度必由之要處。”

(3).比喻學說的精髓。 宋 楊萬裡 《題臨川李才經文稿》詩:“聖經賢傳緊關津,騷客詩家妙斧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關津”指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具體包括關口(陸路關卡)和渡口(水路樞紐),也泛指設在這些地點的檢查或征稅關卡。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

二、曆史應用

  1. 稅收功能
    三國至唐代,關津常作為征稅點。例如晉代姚興因財政需求“增關津稅”,而北魏則一度“弛關津之禁”。
  2. 軍事與治安
    設關卡以控制人流,如後梁時期對逃兵的攔截:“關津辄執之”(《資治通鑒》)。

三、文學與比喻

四、字詞構成

“關津”既是古代交通與治理的重要節點,也是文學中的典型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查閱《漢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津》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關口或者pass,也可以指通過某個關口而進入。關津的拆分部首是「關」和「水」,它的總共有13個筆畫。

《關津》的來源

《關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關口是指山脈、河流等地理要素交錯處的狹窄通道。正因為關口地地勢狹窄,很容易成為軍事要地,因此在軍事上,關口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把通過某個關口而進入的行為稱為「關津」。

《關津》的繁體字

《關津》的繁體字是「關津」。

古代《關津》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關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多是使用不同的字形。例如,「關」可能寫作「關」,「津」可能寫作「津」或者「濤」。

《關津》的例句

1. 他順利地通過了險要,渡過了這個關津,終于看到了家的希望。

2. 在曆史上,很多戰争都發生在關口,攻守關津成為一大策略。

《關津》的組詞

1. 關卡:指設在道路要沖上的關口,用以限制通行、檢查和駐軍的地方。

2. 關隘:指山脈、河流等地理要素交錯處的狹窄通道。

3. 通關:指通過關口或者隘道。

《關津》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關隘、關門、門戶

反義詞:通暢、暢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