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津的意思、關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津的解釋

[pass and ferry] 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關口和渡口,泛指設在關口或渡口的關卡

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漢書·王莽傳》

詳細解釋

(1).水陸要道的關卡。《漢書·王莽傳中》:“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 唐 白居易 《論行營狀》:“茶鹽估價,有司并已增加;水陸關津,四方多請率稅。” 趙樸初 《滴水集·<讀唐人送金城公主詩次韻>之二》:“雪嶺鎖關津,冰川阻錦輪。”

(2).指據守關卡的官吏。《資治通鑒·後梁太祖開平元年》:“軍士或思鄉裡逃去,關津輒執之。” 胡三省 注:“關,往來必由之要處;津,濟度必由之要處。”

(3).比喻學說的精髓。 宋 楊萬裡 《題臨川李才經文稿》詩:“聖經賢傳緊關津,騷客詩家妙斧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津是古代漢語中表示交通要沖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水陸交通線上的關卡與渡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水陸要道的關卡”,《說文解字》中“關”釋作“以木橫持門戶”,“津”則解為“水渡”,二者組合後特指官府在戰略位置設立的通行管制設施。

從功能維度分析,關津具有三重屬性:其一為軍事防禦體系,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說明其查驗通關文牒的邊防功能;其二為稅收關卡,《左傳·文公十一年》所述“宋公于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印證了征稅職能;其三為交通樞紐,唐代《通典·食貨志》稱其為“天下要沖,舟車所會”。

該詞組的演變脈絡清晰可見:先秦時期主要作為軍事據點,漢代增設商貿稽查職能,至隋唐大運河開通後,部分關津轉型為漕運碼頭。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但在“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其“樞紐要道”的核心語義仍被借喻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關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關津”指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具體包括關口(陸路關卡)和渡口(水路樞紐),也泛指設在這些地點的檢查或征稅關卡。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

二、曆史應用

  1. 稅收功能
    三國至唐代,關津常作為征稅點。例如晉代姚興因財政需求“增關津稅”,而北魏則一度“弛關津之禁”。
  2. 軍事與治安
    設關卡以控制人流,如後梁時期對逃兵的攔截:“關津辄執之”(《資治通鑒》)。

三、文學與比喻

四、字詞構成

“關津”既是古代交通與治理的重要節點,也是文學中的典型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查閱《漢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柔撥換播音員乘便寵昵穿接聰明兒摧黜黛壤誕序道擾釣水帝國州大廈二百五俸淺風趣橫生腹實館谷晷柱河倉賀兔頭渙釋華山昏鈔鬋髻教具較談嚼牙龈界柱窭國戡定磕撲臨逼裡燕龍馳虎驟冒沒敏銳祢生鷗鴉旁資樵車起獲戎節濡沒上溢下漏牲牷沈身守丞守護收解水準司房擡閣湯刑讬意顯劇險僻仙閃顯族系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