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矩的意思、憲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矩的解釋

法式,典範。 漢 李尤 《圍棋銘》:“局為憲矩,棋法陰陽。” 三國 魏 曹植 《制命宗聖侯孔羨奉家祀碑》:“王教既備,羣小遄沮, 魯 道以興,永作憲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憲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語詞,由"憲"和"矩"兩個核心字素構成。《說文解字》釋"憲"為"法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十),特指國家根本大法或基本準則,如《尚書·說命》載"監于先王成憲";而"矩"本義為畫直角工具,《周髀算經》雲"圓出于方,方出于矩"(來源:趙君卿《周髀算經注》),引申為規範、準則,《論語·為政》有"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經典用例。

二字合稱"憲矩",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法式;典範"(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7冊),其詞義發展經曆了三個曆史階段:先秦時期主要指禮法規範,如《周禮》所述官制中的典章制度;漢唐時期演變為治國方略的代稱,班固《白虎通義》載"王者必憲矩天地";宋明理學中更強調其道德示範意義,朱熹在《大學章句》中闡釋"憲矩者,法度之昭示如懸象也"。

該詞的語義特征包含雙重維度:在制度層面指代國家根本法規,如《唐律疏議》所述"憲矩昭彰,典章備舉";在道德層面則喻示行為準則,王陽明《傳習錄》雲"心之憲矩,良知是也"。現代漢語中雖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經學思想時仍具重要學術價值,相關研究可參見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及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等權威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憲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拆分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整體詞義

“憲矩”指法式、典範,即具有規範性和示範性的标準或法則。該詞常見于漢代至三國時期的文獻,例如:

二、單字解析

  1. 憲(xiàn)
    本義為法令、憲法,引申為規範準則(如「憲章」「立憲」)。
    從字形看,「宀」部象征權威性,強調法令的正式性。

  2. 矩(jǔ)
    原指畫直角的工具(如矩尺),後引申為規矩、法則(如「循規蹈矩」)。
    在物理學中,「矩」還表示力矩(力乘以距離),體現規範與平衡的意象。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政論或銘文中,強調事物符合法度或具有示範意義。例如描述禮法制度、棋類規則等場景。


擴展說明
此詞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書法篆刻時可能遇到。若需更多古代漢語詞彙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等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鼈泠必勝慘悴殘雁超特得兔忘蹄放遷佛家貫脈韓令涸凍呵辱涸漁黃金徽虎冠鹘軍攉買見賢思齊焦飯交親絞索家器浃歲接生婆進進金雞納霜禁鐘軍統爛輝輝掠敚麗富亂次論千論萬律均明政旁暢骈接疋配欺蔽請脈勤勉嶔奇嵚崎曆落氣圈曲譬升號繩榘食料順常槊棋嵩箕天涯咫尺天征屯衙偎貼無生法小兒女嚣濁楔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