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衣的意思、蒲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衣的解釋

(1).用蒲草編的衣服。《隋書·隱逸傳·徐則》:“草褐蒲衣,餐松餌朮,栖隱靈嶽,五十餘年。”

(2).傳說中的上古賢人。《莊子·應帝王》:“ 齧缺 問於 王倪 ,四問而四不知。 齧缺 因躍而大喜,行以告 蒲衣子 。” 成玄英 疏:“ 蒲衣子 , 堯 時賢人,年八歲, 舜 師之,讓位不受,即 被衣子 也。” 晉 左芬 《萬年公主诔》:“昔 蒲衣 早智, 周晉 夙成,鹹以岐嶷,名有典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蒲衣”一詞在中文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以下結合文獻資料進行詳細解析:

一、實物含義(蒲草編織的衣物)

指用蒲草(一種水生植物)編織的簡陋衣物,常見于古代隱士或貧困人群的穿着。例如:

二、人物含義(上古賢人)

特指傳說中堯舜時期的賢者,相關記載存在兩種版本:

  1. 舜的禅讓對象:據《屍子》記載,蒲衣八歲時舜便欲讓天下,但年齡矛盾引發後世質疑,可能源于民間傳說。
  2. 舜的師長:《莊子·應帝王》稱其為「蒲衣子」,成玄英注解其為堯時賢人,八歲便成為舜的老師,後拒絕接受禅讓。此說被《太平禦覽》《萬年公主诔》等文獻引用。
  3. 姓氏起源關聯:蒲姓部分支系以蒲衣為始祖,反映了其在文化記憶中的特殊地位。

文獻矛盾與考辨

兩種人物記載存在時間沖突(如年齡與師徒關系矛盾),學者推測可能因不同傳說演變導緻。崔雲在《莊子注》中将其與被衣子、王倪等人物關聯,進一步體現道家思想對上古賢者的重塑。建議研究時注意區分曆史記載與哲學寓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衣

蒲衣是指古代用蒲草制成的衣物,主要用于夏季防暑。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蒲:⺲(草字頭)+ 蔔(一)

衣:⺆(衣字邊)+ 蔔(一)

來源

蒲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在夏季為了防暑,會用蒲草編成衣物,稱之為“蒲衣”。這種衣物通風透氣,能很好地幫助人們降低體溫,避免中暑。

繁體

蒲衣的繁體字為「蒲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對于蒲衣的描寫主要體現在古籍和古代文獻中,而沒有固定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在炎炎夏日,她穿着一件清涼的蒲衣,舒適地度過了整個夏季。

2. 古代文人常在田園中披蒲衣,寄托對自然的熱愛。

3. 據記載,唐代詩人杜甫常常穿着蒲衣,卧黃河之濱,吟詩作畫。

組詞

蒲草、蒲團、蒲席、蒲鞭、蒲扇

近義詞

寒衣、蓑衣

反義詞

暖衣、厚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