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香料的小袋子。古時人們常佩帶在身上,用以辟穢惡之氣,也作裝飾品。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雲惠生使西域》:“ 惠生 初發京師之日,皇太後勑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錦香袋五百枚。”《紅樓夢》第十七回:“﹝ 黛玉 ﹞将前日 寶玉 囑咐他沒做完的香袋兒,拿起剪子來就鉸。”
香袋,又稱香囊、荷包、香包,是古代盛放香料的刺繡小袋,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香袋是用布料或絲綢制成的袋子,内裝香料或草藥,如桂皮、丁香、艾葉、雄黃等。古人常佩戴于身,用以辟穢驅邪、薰衣增香,也可作為飾品。
在文學中,“香袋”被引申為品德高尚的象征,比喻言行得體、令人敬重之人。
如今,香袋多作為傳統文化手工藝品或節日禮品,例如粽子形香袋在端午節流行。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記載或制作方法,可參考《洛陽伽藍記》《紅樓夢》等古籍或民俗研究資料。
香袋是指用來裝香料的袋子,通常用于放置在衣櫃、抽屜或懸挂在房間等地方,以散發香氣和驅除異味。
香袋的拆分部首是⺾(糸),共有兩個筆畫。
香袋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香指的是散發芳香的香料,袋指的是裝東西的袋子。香袋的漢字詞形為簡體字,沒有繁體字。
在古時候,漢字“香袋”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香用“臧”代替“香”,袋用“貜”代替“袋”。這種古代漢字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我用香袋放在衣櫃裡,讓衣服散發出淡淡的芳香味。
2. 這個香袋是由高山上的香草制成的,非常香。
香袋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彙,如:
1. 香袋裝: 指将香料放入袋中以供攜帶或放置。
2. 香袋子:與香袋意思相同,形式上稍有不同。
近義詞:芳香囊、香囊、香包
反義詞:臭袋(指散發出難聞氣味的袋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