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祀的意思、常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祀的解釋

固定的祭祀。《左傳·僖公三十一年》:“禮不蔔常祀。”《新唐書·禮樂志一》:“凡歲之常祀,二十有二。” 元 文矩 《題中慶學廟壁》詩:“素王萬世師,國經有常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áng sì,其核心含義指固定的祭祀活動,常見于古代禮制與文化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定義
    指按照禮制規定定期舉行的祭祀儀式,具有固定時間、流程和對象的特點。例如《新唐書》記載“凡歲之常祀,二十有二”,說明唐代每年有22種固定祭祀活動。

  2. 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也引申為對傳統文化、先賢精神的長期尊崇與傳承。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出處

  1. 古代典籍

    • 《左傳·僖公三十一年》提到“禮不蔔常祀”,強調此類祭祀無需占卜,因遵循固定禮法。
    • 元代文矩《題中慶學廟壁》詩雲:“素王萬世師,國經有常祀”,指孔子(素王)作為萬世師表,被納入國家常規祭祀。
  2. 禮制背景
    古代常祀多針對天地、祖先、聖賢等,如“五嶽四渎”等自然神祇的祭祀,體現“敬天法祖”的傳統思想。


三、文化意義

常祀不僅是儀式,更是維系社會倫理與集體記憶的重要方式。通過定期祭祀,強化族群認同,傳承道德規範,如所述“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祭祀類别或曆史案例,可查閱《禮記》《新唐書·禮樂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祀這個詞的意思是“常常祭拜”。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常的部首是 "巾",總共有5個筆畫;祀的部首是 "礻",總共有9個筆畫。 常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人們常常會定期舉行祭祀活動來祈求神靈的保佑和護佑。因此,常祀的意思就是常常進行祭祀。 在繁體字中,常祀的寫法是 "常祀",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常祀可以寫作 "常祀" 或 "恒祀"。這兩種寫法都表示經常進行祭拜。 以下是一個關于常祀的例句: 每年農曆的重要節日,我們都會常祀祖先,以示對他們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常祀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常見、常識、常駐等。而與常祀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常祭、常供,意思都是經常進行祭拜。反義詞方面,常祀的反義詞可以是不祭、罕祀,表示不經常進行祭祀。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