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戎的意思、讨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戎的解釋

征伐叛亂。 唐 崔緻遠 《請巡幸江淮第二表》:“則乃九州斧鉞,讨戎而齊願風驅;四海梯航,奉贄而必能雲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讨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讨戎”指征伐叛亂,尤其特指古代中原政權對北方戎族的軍事行動。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擴展解釋

  1. 曆史背景
    戎族是古代活躍于中國北方的民族,常侵擾中原地區,因此“讨戎”成為維護疆域穩定的重要軍事行動。
  2. 引申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也可比喻戰勝困難或對手,如唐代崔緻遠《請巡幸江淮第二表》中“讨戎而齊願風驅”,即以軍事行動象征凝聚力量、達成目标。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文獻

唐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如《請巡幸江淮第二表》的引用,印證其曆史語境中的權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史書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讨戎

讨戎(tǎo róng)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讨伐戎敵、征服敵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讨”(tǎo),一個是“戎”(róng)。

部首:

“讨”字的部首是“言”(yán),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

“戎”字的部首是“戈”(gē),表示與戈相傳的事物。

筆畫:

“讨”字有5畫,“戎”字有8畫。

來源:

《讨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的《史記·伯夷列傳》中。其中記載了殷商時期商朝的賢臣伯夷帶領商朝的大軍讨伐戎狄的故事。因此,“讨戎”一詞就成了指讨伐敵人的象征。

繁體:

在繁體字中,“讨”字和“戎”字分别是“討”和“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初期階段,寫作《誅》和《當》。

例句:

1. 我們要團結起來,讨戎滅敵。

2. 曆史上許多英雄都以讨戎立功。

組詞:

1. 讨伐(tǎo fá):指用武力征伐敵人。

2. 征服(zhēng fú):指通過戰争或其他手段強制占領并控制敵方的領土或人民。

近義詞:

讨伐、讨敵、征伐

反義詞:

保戒、保護、拒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