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姓的意思、五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姓的解釋

(1).舊時術士按宮、商、角、徵、羽将姓氏加以分類,稱為“五姓”。《論衡·诘術》:“水勝火,火賊金,五行之氣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門有宜嚮。嚮得其宜,富貴吉昌。”《舊唐書·呂才傳》:“至於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説。言五姓者,謂宮、商、角、徵、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兇,依此為法……又檢《春秋》,以 陳 衛 及 秦 并同水姓, 齊 鄭 及 宋 皆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或繫所屬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宮、商、角、徵,共相管攝。此則事不稽古,義理乖僻者也。”《金史·海陵紀》:“有司圖上 燕 城宮室制度,營建陰陽五姓所宜。”

(2).指 梁 、 唐 、 晉 、 漢 、 周 五代。《新唐書·逆臣傳下贊》:“天将去 唐 ,諸盜并出,歷五姓,兵未嘗少解,至 宋 然後天下復安。”《宋史·儀衛志二》:“國朝承五姓荒殘之弊,事從簡略。”

(3).猶言百姓。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你引誘嫦娥,輒入五姓之家,纏攪良家子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姓"是漢語文化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概念,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維度:

一、姓氏分類體系

  1. 曆史門閥制度:特指唐代頂級士族"五姓七望",包括隴西李、趙郡李、博陵崔、清河崔、範陽盧、荥陽鄭、太原王等七支顯赫家族,其中李、崔兩姓各分兩支,合稱五姓。該概念源自《新唐書·儒學傳》,反映唐代社會"重氏族、尚門第"的風氣。

  2. 五行對應系統:漢代王符《潛夫論·蔔列》提出姓氏與五行相配的理論,将百姓姓氏歸納為宮商角徵羽五音屬性,衍生出五姓宅經等術數體系。《太平禦覽》卷十六引《風俗通義》記載:"五姓者,宮商角徵羽,音各有别,利宜宅者。"

二、民族融合印記 3. 少數民族漢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将鮮卑族拓跋氏改漢姓為元氏,連同原有的漢姓貴族穆、陸、賀、劉、樓、于、嵇、尉形成"勳臣八姓",其中核心五姓構成北方民族融合的重要符號,該記載見于《魏書·官氏志》。

三、宗教哲學延伸 4. 道教文化概念: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将"五姓"解釋為五行五方的人格化象征,包含青帝姓角名升,赤帝姓微名炎,黃帝姓宮名樞,白帝姓商名曆,黑帝姓羽名澤,體現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

該詞義演變過程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哲學思想與民族關系的複雜交織,具有重要的文化語言學價值。據《漢語大詞典》"五姓"詞條考證,其最早文獻記錄見于東漢谶緯典籍《孝經援神契》。

網絡擴展解釋

“五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進行解讀,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1.古代術士按五音對姓氏的分類

根據《論衡·诘術》《舊唐書·呂才傳》等記載,古代術士将姓氏按五音(宮、商、角、徵、羽)歸類,用以指導風水、宅向選擇等,稱為“五姓”。例如,《金史》中提到“營建陰陽五姓所宜”,即指根據姓氏對應的五行屬性選擇建築方位。這一分類在唐代被質疑合理性,認為其缺乏曆史依據。

2.曆史語境中代指“五代”

在《新唐書》《宋史》等文獻中,“五姓”特指五代時期的五個朝代:梁、唐、晉、漢、周。例如《宋史》提到“國朝承五姓荒殘之弊”,即指宋代承接了五代戰亂後的社會狀況。

3.作為姓氏的特殊來源

“五”本身也是一個罕見姓氏,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全國約1.2萬人。據考,該姓源于“伍”姓,為躲避仇家改“伍”為“五”。

其他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研究,建議參考《論衡》《舊唐書》等原始文獻(來源:、2、3、5、6)。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翥耙地襃厚倍式贲諸不結盟運動産業政策乘白初地辭役錢湊四合六登造短拳漨浡鳳花錦脯鮝感甄高簳工業社會學過的去惶灼穢廉貨賄公行建安風骨肩背相望剪搣金蠶荊南金張館濟涉絶作可可豆寇劫曠失連抱林逋靈風抛調陪都碰見樸疎鎗洋訖事趨炎附熱石汗刷膩四邊凈太古談道淘沙得金田輸銅壺門晚晖五疵餡草香積祥煙小前提邪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