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網本(shàngwǎngběn)是漢語中一個由三個語素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一種輕便、低功耗、專注于基礎網絡應用的便攜式計算機設備。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上(shàng)
動詞性語素,本義為“由低處到高處”,引申為“進行某種動作”。此處指“接入、登錄”網絡的行為,如“上網”(access the internet)。
網(wǎng)
名詞性語素,本義指“用繩線編織的捕魚工具”,現代漢語中專指“互聯網”(Internet),是詞義的核心載體。
本(běn)
名詞性語素,原指“書本”,後引申為“筆記本計算機”(notebook computer)的簡稱,強調便攜性特征。
合成詞義:三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用于登錄互聯網的便攜計算機”,凸顯功能與形态屬性。
根據計算機術語規範,上網本指2007-2010年間流行的低成本、低性能超便攜筆記本電腦,典型特征包括:
示例:華碩Eee PC 701(2007年首款量産型號)采用7英寸屏幕與Linux系統,售價約299美元,開創上網本市場先河 。
該詞誕生于移動互聯網初期(約2008年),伴隨3G網絡普及而興起。2010年後因平闆電腦(如iPad)及超極本(Ultrabook)競争逐漸消亡,現已成為曆史性術語。漢語語境中其替代詞包括“輕薄本”“二合一筆記本”等。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單獨收錄“上網本”,但“上網”“筆記本”詞條構成其語義基礎,符合漢語構詞法規則。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
定義其為“以網絡應用為主要功能的微型便攜計算機”,歸類于“移動計算設備”分支。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科學出版社。
科技史文獻
記載上網本為“後PC時代探索移動計算的階段性産物”,反映技術疊代規律。
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史綱》。
“上網本”是漢語對“Netbook”的意譯詞,其構詞邏輯清晰體現功能導向,在技術史中具有特定時空坐标。當代語言使用中需注意其曆史性,避免與現行設備類型混淆。
上網本(Netbook)是一種以輕便便攜和基礎網絡功能為核心的移動計算設備,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上網本是低配置、體積小巧的便攜式計算機,專為滿足互聯網訪問需求設計。其核心功能包括網頁浏覽、收發郵件、即時通訊(如QQ、微信)以及流媒體播放,但無法運行大型軟件或處理複雜任務。
對比項 | 上網本 | 傳統筆記本 |
---|---|---|
性能 | 滿足基礎網絡需求 | 支持多任務處理、複雜軟件運行 |
功能側重 | 内容消費(如浏覽、影音) | 内容創作(如視頻編輯、編程) |
擴展性 | 接口較少,存儲空間有限 | 接口豐富,硬盤容量更大 |
(來源:)
上網本概念由英特爾在2008年推動普及,最初瞄準教育市場和移動辦公人群。但隨着技術進步,其功能逐漸被超極本(Ultrabook)、平闆電腦及大屏智能手機取代,2015年後已退出主流市場。
適合短途出差、旅遊等輕辦公場景,或作為學生、老年人的第二台輔助設備。
上網本曾是移動互聯網初期的标志性産品,以犧牲性能換取便攜性和低成本。其興衰反映了消費電子設備“輕量化”與“多功能化”的平衡演變。
按實跋扈百輩闆腐悲煩北纮碧靛子慘愦長平超員成倍沖童淳雅戴說大浪得命隄山凍岚煩厭非唯廢渣逢紛改策和熟皇闼誨喻婚因江婓較獵進賢興功九子魔母考測零丁流從六蓺緑峥峥蠻僰面圪瘩明要墨绂目定口呆南楚刨花闆賠小心绮缋奇緣阙佚睿旨慎靜神蓍守財奴死法螳拒天刑同住人頽慌違時絶俗污漬諴孚消化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