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規勸;互相勸勉。《書·胤征》:“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 明 王守仁 《教條示龍場諸生》:“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 梁啟超 《新民說》第十八節:“始而相規,繼而相争,繼而相怨,終而相仇者,往往然矣。”
“相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g guī,其核心含義為互相規勸、互相勸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相規”由“相”(互相)和“規”(規勸、勸勉)組成,強調雙方或多方在德行、言行上的相互督促與勉勵。例如:
“相規”不僅體現傳統文化中的倫理觀,也適用于現代人際關系管理,倡導以善意提醒替代沖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等文獻。
《相規》是一個名詞詞語,指的是古代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中的一種工具。它由兩條堅硬的木制或竹制橫杆構成,通過一根鐵制或竹制的規尺連接在一起,主要用于繪制直線和測量尺寸。
《相規》的部首是“目”(mù)字,表示與眼睛有關的字。它的拆分部首在左側位置,由“木”(mù)字和“目”(mù)字組成。
《相規》的總筆畫數為15筆。
《相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辭書中,并且在曆代的文獻中頻繁出現。它是古代中國繪畫技法的重要工具之一,被用于繪制建築、山水、人物等各種繪畫作品。
《相規》的繁體字為「相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異。對于《相規》而言,它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的結構和意義并無大的不同。
1. 他使用《相規》繪制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畫。
2. 請用《相規》測量一下這個物體的長度。
組詞或短語:相規繪畫、相規技法、相規測量。
近義詞:畫規、畫筆。
反義詞:自由繪畫、寫意風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