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邏所。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石曼卿》:“《西清詩話》雲: 曼卿 官冊府時,五更趨朝,見二舉子繫邏舍,望 曼卿 號呼請救。” 明 李東陽 《道士洑夜泊次韻》:“市船南北語,邏舍短長更。” 清 恽敬 《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銘》:“ 文清公 謝不敏,遂怒而出,而城門已闔,不得已,宿於護軍校之邏舍,其拳拳于世如此。”
“邏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
指巡邏的處所或哨所,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拆解為“邏輯”與“舍”,解釋為“思維清晰、推理嚴密”,但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是對字面的誤解。古代“邏”字多指巡察(如“巡邏”),與“邏輯”無關。
建議以古代詞義為準,即“邏舍”指古代用于巡邏或臨時拘押的場所。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代胡仔、明代李東陽等原始文獻記錄。
邏舍(luó sh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辶(辵)和舍(舌)。在漢字中,辶(辵)通常表示行走,舍(舌)通常表示與住宅相關的事物。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4。
來源上,邏舍一詞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它的意思是指邊界或防衛的駐地。在軍事上,邏舍可以是一個軍隊分開的駐紮地或是用來進行邊界巡視的哨所。這個詞的意義也可以擴展到邊界和巡邏相關的其他場合。
在繁體漢字中,邏舍的寫法保持不變。它的部首和筆畫數量都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邏的字形為軻,舍的字形為梢。這些古代字形的變體和當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其發音和意義仍然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邊防部隊在邏舍駐守,确保邊界安全。
與邏舍相關的詞語包括:邏輯、邏輯思維、巡邏。
與邏舍相反的詞語是空,它表示沒有内容或未被占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