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東方。《呂氏春秋·求人》:“ 禹 東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高誘 注:“ 青羌 ,東方之野也。”
(2).古代西南地區 羌 族的一支。服飾尚青色,故稱。 三國 蜀 諸葛亮 《後出師表》:“突将、無前、 賨叟 、 青羌 、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内所糾合四方之精鋭。”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移 南中 勁卒 青羌 萬餘家於 蜀 。為五部。” 唐 杜甫 《秋風》詩之一:“要路何日罷長戟?戰自 青羌 連 白蠻 。” 清 吳偉業 《贈家侍禦雪航》詩:“ 青羌 十七種,驊騮飾文罽。”
(3).指 青羌 人所居之地。 宋 蘇舜欽 《送王楊庭著作宰巫山》詩:“江聲通 白帝 ,山勢入 青羌 。”
“青羌”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東方方位
源自《呂氏春秋·求人》記載,大禹東行至“青羌之野”,東漢學者高誘注解為“東方之野”。這一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可能與古代方位色彩象征相關(東方屬青色)。
古代西南地區羌族分支
三國至唐代文獻中,“青羌”常指西南地區以青色服飾為标志的羌族部落。例如:
地理區域代稱
唐宋詩詞中,“青羌”可代指該民族聚居地。如宋代蘇舜欽“山勢入青羌”,即用其指代西南特定地域。
補充說明:現代研究中,“青羌”多用于曆史學、民族學領域,讨論古代民族遷徙或西南邊疆史時需注意其具體語境。若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呂氏春秋》《華陽國志》等原始史料。
《青羌》是指中國古代四大民族之一的羌族。羌族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
《青羌》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青的部首是靑,總筆畫數為8;羌的部首是⺶(羊),總筆畫數為6。
《青羌》這個詞的來源不詳。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簡體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青的古字形為靑,原意為“草木青翠”的顔色。羌的古字形多見于金文,形狀較為複雜,但仍可辨認。
1. 青羌民俗文化豐富多彩。
2. 這位畫家的作品充滿了青羌風情。
與《青羌》相關的組詞有:
- 青藏高原:指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原,包括青海和西藏。
- 羌族風情:指羌族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傳統。
與《青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羌族:指羌族人民。
- 羌笛:指羌族特有的管樂器。
與《青羌》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