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易》卦名入句寫成的詩。如 南朝 梁 簡文帝 《卦名詩》“櫛比園花滿,徑復水流新……蓮舟雖未濟,分密已同人”即是。其中“比”“復”“未濟”“同人”皆《易》卦名。《南史·何敬容傳》:“時 蕭琛 子 巡 頗有輕薄才,因製卦名、離合等詩嘲之,亦不屑也。”
卦名詩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詩歌形式,其核心特點是将《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名嵌入詩句中,兼具文學性與哲學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卦名詩是以《易經》卦名為創作元素的詩歌,需同時滿足詩歌格律與卦名象征意義的雙重表達。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卦名詩》,其中“比”“複”“未濟”“同人”等卦名被巧妙融入詩句(如“蓮舟雖未濟,分密已同人”)。
二、創作特點
三、文學價值 這類作品不僅是文學創作,更是哲學載體。南朝時期常被用于文人間的智趣交流,如何敬容傳記載的“卦名詩嘲”事件,便反映了其社交功能。後世如唐代權德輿等詩人也創作過《卦名詩·節變忽驚春》等作品。
若需查閱具體詩作全文,可參考《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等古籍輯錄。
《卦名詩》是指在《易經》中,對八卦和六十四卦進行描述的一種詩歌形式。這些詩歌通過形象、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八卦卦名及其象征意義。
卦名詩的詞語為“卦”、“名”和“詩”。其中,“卦”是由“十”和“蔔”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四筆;“名”是由“吅”、“口”和“夕”三個部首組成,共有六筆;“詩”是由“言”和“寺”兩個部首組成,共有七筆。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哲學經典,主要講述了變革、變化的原理和方法。《卦名詩》作為《易經》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國古代先民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命運的觀察和總結。
卦名詩的繁體字為「卦名詩」。
卦名詩中的漢字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别。例如,“蔔”字在古代是“⺊”的形狀,而“言”字在古代是“訁”的形狀。這些變化是漢字演變的結果,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發展和變遷。
卦名詩的例句如下:
乾坤居中立,艮兌巽離守,震坎離未定,乾坤自始終。
與卦名詩相關的組詞有:解卦、卦爻、卦象、卦辭等。
與卦名詩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蔔辭、占卜文、六十四卦等。
與卦名詩意思相反的詞語是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