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謂因受命到處奔走而精疲力盡。後以指忙于奔走應付,非常疲勞。《左傳·成公七年》:“餘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湯增璧 《崇俠篇》:“四百餘州,腥膻遍地, 漢 民罷於奔命。”參見“ 疲於奔命 ”。
“罷于奔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í yú bēn mì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罷于奔命”既保留了古漢語中“奉命奔走”的語境,也擴展為現代生活中對忙碌狀态的生動描述。其核心在于強調因被動應付或過度勞累導緻的疲憊感。
《罷于奔命》是一個成語,意指停止不斷地奔跑、忙碌,休息一下。表示人在長時間的連續勞作後需要放松、恢複體力。
《罷于奔命》的拆分部首為“罷”、“于”、“奔”、“命”,其中“罷”拆分為“罒”和“巴”,“奔”拆分為“大”和“女”。
《罷于奔命》的總筆畫數為20筆。
《罷于奔命》最早出自《新五代史·唐明宗紀》:“明宗五年……上疾,罷于奔命。”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仍然保持為《罷於奔命》。
古時寫《罷于奔命》時,“罷”字的上面使用“罒”作為字頭,表示“撇”的意思。
“于”字的上面則寫作“於”,表示一個地點的意思。
整體來說,古時寫法與現在的寫法在字形上有一些細微差别,但基本的意思沒有改變。
他連續工作了一整天,累得幾乎站不穩了,隻能罷于奔命。
- 奮命作戰
- 勞心勞力
- 不辭勞苦
- 勤勞奮發
- 休憩一下
- 休息片刻
- 放松一會兒
- 歇息片刻
- 不停忙碌
- 連續勞作
- 持續奔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