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nd;hold;count]∶承認有效
說話算數
(2) [end]∶結束;為止
盡量吃,吃完算數
猶計數。《漢書·律曆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 清 唐甄 《潛書·遠谏》:“海内死者,非算數之所及矣。”
(1).指算術。《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容貌雄壯,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北史·刁沖傳》:“陰陽、圖緯、算數、天文、風氣之書,莫不關綜,當世服其精博。”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圹志》:“﹝ 澤望 ﹞冥搜博覽,天官、地誌、金石、算數……雜學,蓋無勿與予同者。”
(2).承認有效力。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姜夫人 ,我問你,是誰的命令算數?聽我的,還是聽 蕭育 的?”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你說話真算數,說要到我家來白相,今天真的就來了。”
(3).表示事情完成,了結。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所有井裡誤的工都是我的,井上絞辘轳或者拉滑車的笨工是你的,幾時打成幾時算數。”
“算數”在中文中有兩種常見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1. 數學中的基礎學科(通常寫作“算術”) 指研究數字基本運算(加、減、乘、除)及其規則與應用的基礎數學分支。其核心内容包括:
2. 口語中的承諾表達(動詞短語“算數”) 表示“說話有效、守信用”,常用于強調承諾的可靠性。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數學算術的具體規則或文化中的信用表達,可提供更多語境以便針對性解答。
算數是指進行數學運算的一種學科
算數的部首是竹,總計9畫
算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周禮·九宮三刻度作》一書中,用于表示計算、推理等數學運算的方法。
在繁體字中,算數的寫法為「算術」。
在古代,算數的寫法為「筭數」,也可以寫作「筭柾」。這種寫法主要是使用江南一帶的漢字書寫形式。
1. 兒童學習算數時需要掌握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法則。
2. 數學比賽中,他展現了出色的算數能力。
數學、算術、算法、算盤、計算
數學、計算、算術
文學、詩歌、藝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