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餽饟的意思、餽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餽饟的解釋

1.指糧饷。饟,同“ 餉 ”。《史記·高祖本紀》:“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絶糧道,吾不如 蕭何 。”《漢書·食貨志下》:“時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裡負擔餽饟。” 三國 魏 锺繇 《薦關内侯季直表》:“三軍餽饟,朝不及夕。”

2.指運送糧饷。 漢 賈誼 《新書·解縣》:“中地左戍,延行數千裡,糧食餽饟至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餽饟”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餽”和“饟”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餽”通“饋”,指贈送食物或財物,例如《周禮·天官·膳夫》中“凡王之饋”即指此意。“饟”則有兩層含義:一為“饷”的異體字,指軍糧或供給食物,如《史記·高祖本紀》中“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饟”;二為“享”的假借字,表示宴飨,如《詩經·小雅·彤弓》中“鐘鼓既設,一朝饟之”。

組合後的“餽饟”在古漢語中多指以食物財物相贈的行為,尤其用于軍事後勤或禮儀往來場景。例如《漢書·食貨志》提到“千裡負擔餽饟”,即描述遠途運輸糧草的情景。該詞亦見于《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饟”為“周人謂饷曰饟”,強調其方言特性和曆史語義流變。現代語境中,該詞已不常用,僅見于古籍研究與特定方言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餽饟”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餽饟(kuì xiǎng)指糧饷,即軍隊所需的糧食和物資供應。其中:

二、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史書和軍事文獻:

  1.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評價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2. 《漢書·食貨志》描述西南夷道工程時提到:“千裡負擔餽饟”,指民夫長途運輸軍糧。
  3. 三國時期鐘繇的《薦關内侯季直表》中也有“三軍餽饟,朝不及夕”的表述,強調軍需緊迫性。

三、字形與異體

四、現代對應詞

現代可譯為“軍需補給”或“後勤糧饷”,屬于曆史詞彙,常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類文本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原文或相關古代軍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氣不宨參卿長途跋涉襯飯程効懲艾臣鄰待教代為大弦戲登界遊方諜查墆鬻獨峰牛遁迯剛叉輵轄共變法灌襞瑰偉荷蒙渙落誨饬劫制狂豪拉客蘭臯連四紙憀栗曆懷六五露盤麻起梅煎面折人過秘玩磨礲浸灌排閑配宮破體字千次曲牌熱風捼莏塞尚收步死滅算祿素鱮逃秦銅圍鐵馬退倦惘若有失蜼螭獻詞顯價謏説蟹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