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 汤增璧 《崇侠篇》:“四百餘州,腥膻遍地, 汉 民罢於奔命。”参见“ 疲於奔命 ”。
“罢于奔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í yú bēn mìng,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罢于奔命”既保留了古汉语中“奉命奔走”的语境,也扩展为现代生活中对忙碌状态的生动描述。其核心在于强调因被动应付或过度劳累导致的疲惫感。
《罢于奔命》是一个成语,意指停止不断地奔跑、忙碌,休息一下。表示人在长时间的连续劳作后需要放松、恢复体力。
《罢于奔命》的拆分部首为“罢”、“于”、“奔”、“命”,其中“罢”拆分为“罒”和“巴”,“奔”拆分为“大”和“女”。
《罢于奔命》的总笔画数为20笔。
《罢于奔命》最早出自《新五代史·唐明宗纪》:“明宗五年……上疾,罢于奔命。”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成语。
在繁体字中,该成语仍然保持为《罷於奔命》。
古时写《罢于奔命》时,“罢”字的上面使用“罒”作为字头,表示“撇”的意思。
“于”字的上面则写作“於”,表示一个地点的意思。
整体来说,古时写法与现在的写法在字形上有一些细微差别,但基本的意思没有改变。
他连续工作了一整天,累得几乎站不稳了,只能罢于奔命。
- 奋命作战
- 劳心劳力
- 不辞劳苦
- 勤劳奋发
- 休憩一下
- 休息片刻
- 放松一会儿
- 歇息片刻
- 不停忙碌
- 连续劳作
- 持续奔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