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邶風·凱風序》:“ 衛 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鄭玄 箋:“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後因以“不安於室”為已婚婦女思涉外遇或******意欲再嫁的婉辭。
“不安于室”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已婚婦女不安心于家庭生活,存在外遇或改嫁的意圖。該詞帶有傳統倫理色彩,常用于形容女性對婚姻的不滿或越軌行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但語境中多隱含貶義,需根據使用場景判斷。
最早來源
出自《詩經·邶風·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此處借衛國風俗諷喻女性不守婦道的現象。
古今差異
古代多用于批判女性行為,現代語境中逐漸弱化道德譴責,更側重描述婚姻狀态的變化。
語法結構
動賓式成語,常作謂語,如“她婚後不安于室”。
近義詞與反義詞
文學引用:
高陽在《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中寫道:“晚則一年,必定不安于室,想盡花樣,下堂求去。”
現代使用:
“她婚後因感情疏離,逐漸不安于室。”
性别指向性
該成語傳統上專指女性,使用時需注意性别局限性,避免現代語境中的性别偏見。
文化敏感性
由于涉及倫理評判,建議在正式場合謹慎使用,或結合具體背景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