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斧的意思、破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斧的解釋

(1).《詩·豳風》篇名。贊美 周公 平定 管 、 蔡 、 商 、 奄 四國的叛亂,伐罪救民。《詩·豳風·破斧序》:“《破斧》,美 周公 也, 周 大夫以惡四國焉。”後用作贊美朝廷用兵平亂之典。 宋 蘇轼 《賀韓丞相啟》:“《破斧》之惡四國,實願 周公 之亟還;折箠以鞭 赤眉 ,無煩 鄧禹 之久外。”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夏公命将》:“ 越裳 未奏來重譯,願展《東山》《破斧》功。”

(2). 夏後氏 孔甲 所作歌名。 孔甲 因其養子被斧斷足,感而賦《破斧》之歌。事見《呂氏春秋·音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破斧”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詩經·豳風》篇名(核心含義)

《破斧》是《詩經》中贊美周公平定叛亂的詩歌,共三章。

  1. 曆史背景:周成王時期,管叔、蔡叔聯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及奄國叛亂,周公率軍東征平亂。
  2. 内容主旨:通過“既破我斧,又缺我斨”等句,描述戰争慘烈,同時表達對周公伐罪救民的贊頌。詩中“四國是皇”“四國是吪”指四國(管、蔡、商、奄)被震懾或教化。
  3. 後世引用:宋蘇轼、明戲曲《鳴鳳記》均以此典喻朝廷平亂之功。

二、成語引申義

指“用力過猛反緻事與願違”,屬後起含義。

三、夏後氏孔甲之歌(次要典故)

傳說夏朝孔甲因養子被斧斷足,作《破斧》之歌,載于《呂氏春秋·音初》。
(注:此典故流傳度較低,文獻記載較少)

辨析要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涉及古籍解讀優先參考《詩經》原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破斧

破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超凡脫俗的能力或手段可以戰勝謂之确鑿無疑的事物。它拆分的部首是石和戈,筆畫為16畫。

來源

破斧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中,其故事背景是魯國的大夫政逆其領導、腐敗弊政使得人民疾苦。有一天,哀公正在山中狩獵,他的斧頭意外斷裂了。這時候,一個年輕人走過來,用手指了指公路邊的大樹,并說道:“我用破斧可以砍倒這棵樹。”于是他接過那個人的斧子,一斧子就砍倒了那棵粗大的樹。大家知道他能如此輕易的砍倒這棵樹,都對他刮目相看。

繁體

破斧的繁體字是「破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破斧的寫法是「破斫」。斫是指伐木、砍倒的意思。

例句

這個成語可以運用于各種場合。例如:
1. 他的談判技巧真是破斧,連最困難的對手都被說服了。
2. 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展現出了破斧的才能,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這種技術的研發對行業來說是一把破斧,将使我們領先于競争對手。

組詞

組詞:破釜、破籮、破契、破鏡、破鎮等。

近義詞

近義詞:出類拔萃、不凡、超凡脫俗。

反義詞

反義詞:凡夫俗子、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