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魚使的意思、銅魚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魚使的解釋

指刺史。 唐 柳宗元 《銅魚使赴都寄親友》詩:“附庸唯有銅魚使,此後無因寄遠書。” 韓醇 注:“ 唐 武德 初,改太守為刺史,加號為使持節。而實無節,但頒銅魚符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魚使是唐代設置的專司管理"銅魚符"的職官名稱。銅魚符是古代官員的身份憑證,以銅鑄成魚形,剖分左右,左半存于官府,右半由官員隨身攜帶,作為驗明身份的憑信。據《新唐書·職官志》記載,銅魚使的職責包括監督魚符鑄造、登記符節編號、核驗官員身份等事務,是維系中央與地方行政聯絡的重要職位。

這一官職的設立與唐代"符節制度"密切相關。銅魚符作為行政文書傳遞的加密工具,其管理需專人負責。銅魚使需定期向尚書省彙報符節使用情況,并參與制定《公式令》中關于符節使用的法規條文。據《唐六典》載,凡頒發銅魚符,"皆以符寶郎與銅魚使共掌之",說明該職位與符寶郎存在協同工作機制。

在曆史演變中,銅魚使的職能曾發生調整。開元年間(713-741)增設銀魚符制度後,其管理範圍擴展至銀質符節。至天寶九載(750年),隨着節度使制度的發展,銅魚使逐漸被新設的節度留後等官職取代,最終在貞元年間(785-805)廢止。這一官職的興廢,反映了唐代行政管理制度的發展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銅魚使”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辨析:

  1. 指代刺史的官職别稱(主流釋義)
    這一說法源自唐代銅魚符制度。據、、等多處文獻記載:

    • 唐代武德初年,将太守改稱刺史,并加封“使持節”稱號,但實際不授予符節,僅頒發銅魚符作為憑證(即“銅魚使”名稱由來)。
    • 柳宗元在《銅魚使赴都寄親友》詩中提到“附庸唯有銅魚使”,韓醇注解明确指出銅魚使即刺史,宋代劉克莊《六言五首為倉部弟壽》也沿用此義。
  2. 民間故事中的引申義(少數釋義)
    提到該詞與古代官員貪污故事相關,指通過賄賂手段行使權力。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典籍或詩詞注釋,可能為後世衍生的民間說法。

建議參考方向:
若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建議以第一種釋義為主,重點結合唐代職官制度及柳宗元、劉克莊的詩文背景。若需探讨詞義演變,可補充分析民間故事的衍生脈絡,但需注明來源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鼇戴白庭禀贍簸飏操決側尊常賞大有年點名砥行渡過對策論訪購反面無情煩厭分詞風袂鲋禺骨肉還年橫涕話鋒花樣新翻渾渾噩噩昏醟甲紮嗟噓驚夫拒絕空搆寬銀幕電影淩厲淩脅倫經漫野冒昧馬文梅桃子免費生莫可名狀排外磐互偏倒清聽七禽秋深山茗深仇大恨稅舍倏魚損懷太清氅推赤土卵托正逶遲委緻閑問系風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