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crificial utensil] 祭祀時用的器具
祭祀時所陳設的各種器具。《禮記·王制》:“祭器未成,不造燕器。”《戰國策·齊策四》:“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 薛 。”《史記·張儀列傳》:“出兵 函谷 而毋伐,以臨 周 ,祭器必出。” 司馬貞 索隱:“凡王者大祭祀必陳設文物軒車彜器等,因謂此等為祭器也。”《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庚午,詔有司更造祭器、祭玉等。”
祭器是古代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禮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嚴格的形制要求。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祭器指祭祀時陳設的專用器具,用于供奉神靈或祖先。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禮記·王制》記載"祭器未成,不造燕器",說明其制作優先級高于日常用品。
二、主要類型與材質
三、曆史記載與規制 • 《戰國策》記載孟嘗君"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體現祭器象征宗法權力 • 《資治通鑒》載後周世宗诏令更造祭器,說明曆代重視祭器規制 • 制作要求:規格尺寸、紋飾圖案均有嚴格标準,工藝精度遠超日常器具
四、文化象征 祭器不僅是禮儀工具,更承載着三重情感:
注:該詞在成語中有"虛僞示敬"的引申義(如),但本義專指祭祀器具。完整考證可參考《禮記》《戰國策》等典籍。
祭器是指用于祭祀儀式中供奉神靈的器物,也可以指祭祀儀式本身。分解這個詞可以得到“示(礻)”和“器”兩個部首。其中,“示”為象形字,表示祭祀的動作;“器”為形聲字,表意為容器、器物。
祭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人通過祭祀儀式來向神靈祈求祥瑞和保佑,祭器則是供奉神靈的重要物品,如酒器、食器、樂器等。在古代社會中,祭器的制作和使用是一種重要的儀式和禮儀活動。
在繁體字中,祭器的寫法為「祭器」,保留了簡體字的寫法,并沒有繁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祭器在《說文解字》中的異體字為「亊器」,該字形中的亊表示祭祀儀式的動作,而器表示容器。
以下是一些關于祭器的例句:
1. 祭器擺放整齊,祭品敬獻莊嚴肅穆。
2. 祭祀活動中需要使用各種祭器和道具。
3. 祭器的制作工藝需要經過精細的雕刻和裝飾。
與祭器相關的詞彙還有:
1. 組詞:“祭祀”、“祭品”、“祭壇”。
2. 近義詞:“祭拜”、“奠儀”。
3. 反義詞:“享器”、“用器”。
總之,祭器是用于祭祀儀式中供奉神靈的器物,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義。它不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現代社會也在某些場合中繼續保留并使用祭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