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铨綜。《新唐書·宋璟傳》:“先是 崔湜 、 鄭愔 典選……流品淆并, 璟 與侍郎 李乂 、 盧從願 澄革之,銓總平允。”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自 魏 氏銓總人物,以氏族相高,亦未專任門地。唯四夷則全以氏族為貴賤。”參見“ 銓綜 ”。
(2).指吏部。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餘為侍郎,銓總攸居。實得茂彥,奉其規模。”
“铨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綜合權衡
由“铨”(衡量、鑒别)和“總”(總體、總結)組合而成,指通過全面考量事物的各個方面,形成整體判斷或結論。例如在複雜決策中需“铨總全局”()。
古代吏部職能
在曆史文獻中,“铨總”特指吏部,即古代負責官員選拔、考核的機構。如《新唐書》提到“銓總平允”,指吏部在選拔官員時需公平公正()。
“铨”字本義為秤,引申為衡量輕重或選拔官吏(),而“總”強化了整體性。二者結合後,既保留了權衡的本義,又擴展出機構職能的指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铨選制度,可參考《新唐書》等史料來源。
《铨總》,通常指中國古代官員的職稱,它指的是擔任铨(quán)司官職并總管一定區域的官員。
《铨總》的拆分部首是金,拆分後的筆畫為18畫。
《铨總》一詞最早見于南宋時期的文獻,當時用來指稱官府中負責審判案件、管理地方事務的官員。
《铨總》的繁體字為「銓總」。
在古代漢字中,「铨總」一詞的字形會有些許變化。比如,可以出現「銓總」「詮總」等寫法,但都指代着相同的含義。
他被任命為铨總,負責處理地方糾紛并管理行政事務。
組詞:審铨、總部、總管、總司、總理
近義詞:審判官、總管、官長、地方官
反義詞:被審判者、被管理者、下級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