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信守不變。《管子·君臣下》:“四守者,得則治,易則亂,故不可不明設而守固。” 尹知章 注:“明設上四法,固而守之。”
(2).引申為操守堅貞。 唐 韓愈 《送高閑上人序》:“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 唐 蔣防 《鎮圭賦》:“藴五德之符采,寫四鎮之峯巒,其色正,其容端,乃直乃方,象名山而守固;不瑕不穢,配王室以常安。”
(3).防守得牢固。《管子·君臣下》:“是故明君審居處之教,而在可使,居治戰勝守固者也。” 尹知章 注:“居處既治,戰則勝,守則固。”《韓非子·存韓》:“修守備,戒強敵,有蓄積,築城池,以守固。”
(4).猶言保持緘默。《梁書·顧協傳》:“臣識非 許 郭 ,雖無知人之鑑,若守固無言,懼貽蔽賢之咎。”
“守固”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主要釋義及用法
指堅定地遵守原則或諾言,不輕易改變。該釋義源自《管子·君臣下》的“四守者,得則治,易則亂,故不可不明設而守固”,強調對既定法度的堅守。
引申為品德高尚、立場堅定。唐代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神完而守固”,形容内心修養深厚、不受外界幹擾的精神狀态。
指軍事或地理上的嚴密防禦。如《韓非子·存韓》中“築城池,以守固”,強調通過工事加強防衛的穩固性。
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謹慎不言。例如《梁書·顧協傳》中“守固無言”,表達因顧慮而選擇沉默的态度。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納為成語,意為“守護并保衛固守的事物”,側重于對重要事物的保護與堅守。
如需具體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管子》《韓非子》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進一步驗證。
守固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保衛、守護、堅守、守衛等意思。
守固的部首是宀(宀字頭),拆分後分别是宀和瓜。
守固共有9個筆畫。
守固是由宀和瓜兩個部首組合而成的漢字,源自于古代漢字。
在繁體字中,守固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守固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軍民守固邊防線,保衛國家安全。
2. 家長要守固好家庭教育的陣地。
3. 勇士們堅守崗位,守固城池不讓敵人突破。
守衛、守護、保衛、守諾、守約、堅守等
捍衛、保護、捍守、護衛、保持等
攻擊、進攻、侵略、放任、放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