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明 張伯起 《泣顔回·題恨》套曲:“夢中親見,訴不出許多情話,魂搖魄亂,那些兒一刻千金價。”
“魂搖魄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神魂颠倒、心神不甯,無法自控的狀态,形容人在強烈情感或外界刺激下精神恍惚、思緒紛亂。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張伯起的戲曲《泣顔回·題恨》:“夢中親見,訴不出許多情話,魂搖魄亂,那些兒一刻千金價。”
(描繪夢中相見的場景,情感沖擊導緻心神失守)
現代例句
近義詞 | 反義詞 |
---|---|
魂不守舍 | 鎮定自若 |
心神不甯 | 泰然處之 |
意思:《魂搖魄亂》是一個成語,意指魂魄颠倒,心神恍惚,十分痛苦和迷茫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魂搖魄亂》由“鬼”、“手”、“心”、“口”組成,共17個筆畫。
來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相傳古代人們認為人的魂魄會隨着悲傷、恐懼等情緒而搖撼,使人的心靈混亂不安。
繁體:《魂搖魄亂》。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書法中,可以使用另一種寫法,即“魂”,“搖”,“魄”,“亂”四個字分列在四方格内,形成一個整體。
例句:1. 他的離去讓我心如魂搖魄亂,無法入眠。
2. 在那片夜幕下,他的絕望凝聚成一種魂搖魄亂的氛圍。
組詞:魂魄、搖擺、亂舞、心靈、迷茫。
近義詞:魂不守舍、心神不甯、魂不附體。
反義詞:心如止水、心如鐵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