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丁的意思、上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丁的解釋

(1).農曆每月上旬的丁日。《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 鄭玄 注:“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 孔穎達 疏:“其習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壯成就之義,欲使學者藝業成故也。”自 唐 以後,曆代王朝規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為祭祀 孔子 的日子。 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四海郡縣鹹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廟,其禮不應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選舉二》:“太後、皇上萬壽節,至聖先師 孔子 誕日,春、秋上丁釋奠,為慶祝日。”

(2).壯丁。《南齊書·柳世隆傳》:“﹝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蠻 ,騷擾山谷,揚聲讨伐,盡戶上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丁"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代專稱,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1. 成年男子代稱

    《漢語大詞典》記載,"上丁"原指"身體強健的成年男子",源自古代戶籍制度中對丁壯人口的分類。例如《南齊書》中"戶調以二十丁為限,上丁十人"的表述,即以"上丁"指代承擔賦稅徭役的主力群體。

  2. 祭祀日期特指

    《禮記·月令》規定:"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此處特指農曆每月上旬的丁日。古代逢此日舉行祭祀、入學等重要儀式,《新唐書·禮樂志》中"國學每歲春秋上丁釋奠"的記載印證了這一禮制傳統。

  3. 科舉制度術語

    在宋代科舉體系中,"上丁"被引申為科舉考試優異者。據《宋史·選舉志》記載,州試排名前列者稱為"上丁",可直送禮部參加省試,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等級劃分。

以上釋義均源自古代典章制度,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戶籍管理、禮儀規範和人才選拔等領域的獨特表達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上丁”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農曆每月上旬的丁日

  1. 來源與用途
    源自《禮記·月令》,指農曆每月上旬的丁日。古代在這一天舉行重要儀式,如仲春(二月)和季秋(九月)的上丁日,朝廷會命樂正(掌管音樂的官員)教授舞蹈或吹奏,為祭祀活動做準備。
  2. 曆史演變
    自唐代起,每年仲春、仲秋的上丁日被定為祭祀孔子的固定日期,稱為“丁祭”。古人選擇“丁日”因“丁”象征“丁壯成就”,寓意學業有成。

二、壯丁

指成年男子或可服勞役的青壯年。例如《南齊書·柳世隆傳》記載,沈攸之“盡戶上丁”,即征調所有壯丁參與戰事。此用法多出現在曆史文獻中,強調男性勞動力或兵源。


三、潮汕地區的風俗

在潮汕方言中,“上丁”諧音“送燈”(“燈”讀作“丁”),是慶祝男嬰出生的傳統習俗。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與地方文化,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操翰成章草木知威查扣常流徹瑟大度包容待會地幔訛衍翻卻廢時鳳羅公司清算冠缦鬼搗海盜寒更函聘闳茂鴻毛弘誓回映虎竹金鈴金券克蕩坑岸扣布攔河壩雷起斂索裡椁崚峋卵危縷絡偻數邁壽彌楹末調謀求佞譽劈賬齊刀青眼客勤虔寝侻人面子睿渥善模善樣省煩從簡思謀松箲騰布外角無等雙烏龍茶戊夜享嘗縣象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