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 唐 杜甫 《回棹》詩:“巾拂那關眼,瓶罍易滿船。”《新唐書·陽惠元傳》:“既行,有饋於道,惟 惠元 軍瓶罍不發。” 宋 楊萬裡 《鲎醬》詩:“忽有瓶罍至,捲将江海來。”罍,一本作“ 罌 ”。
“瓶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通常指兩種盛酒器,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例:北周庾信《思歸銘》:“瓶罄罍恥,芝焚蕙歎。”
“瓶罍”既是對兩類容器的統稱,也承載了古代禮制與文學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形制演變或文獻用例,可參考考古資料(如)和《詩經》注疏(如)。
瓶罍(píng léi)是一個表示器物的詞語,主要指的是用來裝酒的瓶子。在古代,瓶罍也被用來指代一種傳統的禮物,用以表達誠摯的祝福。
瓶(瓦):表示與瓦相關的事物。
罍(網):表示與罍相關的事物。
瓶的筆畫數為9畫,而罍的筆畫數也為9畫。
瓶字來自于甲骨文,古代用作盛酒的器皿的象形字。
罍字來自于金文,意為陶制的酒器。
繁體字“瓶罍”在寫法上與簡體字無差别,均為“瓶罍”。
在古代,瓶字的寫法與現代無異,都是由瓦和并構成。罍字在古代的寫法内部結構稍有不同,瓦和并的上方加上了一橫,構成“瓦并土”,表示器皿裝滿土。
1. 她從櫃子裡拿出一個瓶罍,裡面裝滿了瓊漿玉露,華麗而美味。
2. 這個瓶罍是我爺爺的傳家之寶,傳承了百年的家風和記憶。
組詞:瓶子、酒瓶、花瓶
近義詞:瓶兒、甕、壺
反義詞:杯、杯子、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