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具的意思、道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具的解釋

[prop;stage properties] 演出戲劇或拍攝電影時所用的器物

詳細解釋

(1).佛教語。指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 唐 嚴維 《送桃岩成上人歸本寺》詩:“道具門人捧,齋糧谷鳥銜。”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石崖僧》:“師寄此山如今幾年矣,道具何在?伴侶為誰?”

(2).演劇或攝制電影時表演用的器物。通常分:大道具(如桌、椅、屏風等)、小道具(如杯、壺、文具等)、裝飾道具(如鏡框、書畫、古玩等)、隨身道具(如眼鏡、煙盒、扇子等)。 阿英 《<李闖王>編演紀事》:“布景漂亮得多,又從淮海實驗劇團借來一部分行頭和道具。” 茅盾 《委屈》:“這衣服的剪裁式樣要是給話劇團管道具的專家見了準會鑒定它是哪一年的時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具"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權威釋義,該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戲劇表演器具(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指戲劇、影視等演出藝術中,為塑造角色形象或營造場景氛圍所使用的器物,包含兵器(如刀劍)、生活用具(如折扇)、家具陳設等類别。這類器具通過形制與材質的考究設計,承擔着輔助叙事的重要功能。

  2. 佛教修行器物(來源:《佛學大辭典》) 在佛教典籍中特指僧人日常修持所使用的物品體系,包含"三衣六物"的僧裝制度,以及錫杖、缽盂等法器。唐代《敕修百丈清規》記載,這些器物作為修行載體,承載着持戒精進的宗教象征意義。

該詞的語義演變經曆了從宗教語境向藝術領域的轉化過程。據《漢語大詞典》溯源,其詞源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原指求法修行的輔助工具,宋代以後逐漸擴展至戲曲表演範疇,明清小說中已常見現代意義上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詞義進一步延伸至電子遊戲等虛拟場景中的功能性物品。

網絡擴展解釋

“道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演出戲劇、拍攝影視作品時使用的器物,用于增強場景真實感或輔助表演。該詞源于日語,後引入中文。佛教中則指僧侶修行所用的衣物器具(如袈裟、缽盂等),唐代詩人嚴維的詩句“道具門人捧”即為此意。

二、主要分類(以影視戲劇為例)

  1. 按體積分
    • 大道具:桌椅、床、機器等大型器物
    • 小道具:茶杯、文具、煙盒等隨身小物件
  2. 按功能分
    • 裝飾道具:書畫、鏡框等營造氛圍的物件
    • 特技道具:用于制造特殊視覺效果的工具
    • 情節道具: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物品(如信件、武器)

三、核心作用

四、擴展含義

在遊戲領域,道具分為消耗品(藥品)、裝備(武器護甲)和任務道具三類;傳統婚禮中的花轎、龍鳳裝飾等也屬特殊文化道具。

知識延伸

日語“道具”原指工具,中文詞義縮小為表演用具。英語對應詞“prop”源自“property”,早期劇團将可移動物品統稱為“劇院財産”。

别人正在浏覽...

安然無恙擺舵背本趨末編劇表聖毖祀博謇崇論宏議仇匹賜樂村鄙大轎答揚地雷陣房木負郭田鼓門道合算歡叫觳抵诨衣狐死兔泣節信金櫻眷存句校叩咨嫠居蟒衣玉帶馬站麪牀内樂府哦嗬骈接蒲飲潛夜起兵動衆跂蠢乞丢磕塔寝繩染愛肉鞍溽景三人月沙丁魚山峙淵渟社鼓社會科學生死相依申申實谷水成岩天燭托故無間可伺務須賢阃顯陽小刀會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