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松羅 ”。1.即女蘿。地衣門植物。體呈絲狀,直立或懸垂,灰白或灰綠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樹或别的樹的樹皮上,少數生于石上。可入藥,有祛寒退熱的作用。《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上” 毛 傳:“女蘿、兔絲,松蘿也。” 唐 黃滔 《敷水盧校書》詩:“宅帶松蘿僻,日唯猿鳥親。”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四·松蘿》:“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
(2).借指山林。 唐 王維 《别辋川别業》詩:“依遲動車馬,惆悵出松羅。” 唐 孟郊 《擢第後東歸書懷》詩:“松蘿雖可居,青紫終當拾。” 宋 蘇轼 《杜處士傳》:“古人有三聘而起松蘿者,迫實用也。”
(3).茶名。因産于 安徽省 歙縣 松蘿山 ,故名。 明 許次纾 《茶疏·産茶》:“若 歙 之松羅, 吳 之虎邱, 錢唐 之龍井,香氣穰郁,并可雁行。”
松蘿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植物名詞,其解釋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松蘿屬地衣門松蘿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形态特征為絲狀體懸垂,呈灰綠或灰白色,常附生于高海拔地區的樹木枝幹或岩石表面,通過氣根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養分。因對空氣污染敏感,被稱為“大氣監測員”。
松蘿可入藥,主要功效包括: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文學及藥用等多維度解釋,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分類或藥理,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
《松蘿》是一個成語,意指長得茂盛的松樹和蔓延生長的藤蘿。在引申義中,它也代表着事物的繁茂生長和蓬勃發展。
《松蘿》的兩個字的部首分别是木和艸,它們的筆畫分别是4和12。
《松蘿》一詞最早見于《逸周書·周官世表》。它形象地描繪了松樹和藤蘿的景象,寓意生長茂盛。後來,這個成語被用于形容事物生長蓬勃的場景。形象地描繪了事物的興旺發達和繁盛。
《松蘿》的繁體字為《鬆蘿》。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松蘿》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松蘿》。
他的事業像松蘿一樣迅猛發展,蓬勃茂盛。
松柏生茂、藤蘿繁盛、竹苞松茂
茂盛、繁茂、生機勃勃
凋落、枯萎、衰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