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私臆的意思、私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私臆的解釋

個人的主觀猜測。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内閣·輔臣掌都察院》:“ 張寅 即妖賊 李福達 ,人人知之……雖 永嘉 以一時私臆,且邀上命,刻《欽明大獄録》以鉗天下,而是非終不可滅。” 清 徐芳 《<書影>序》:“﹝吾﹞可聽其荒略失據以私臆袒而左右之乎?”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賦》:“遺華袞之褒榮兮,亦一家之私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私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私臆”指個人的主觀猜測或未經證實的想法。由“私”(個人的、私人的)和“臆”(主觀臆測)組合而成,強調主觀性,缺乏客觀依據。

  2. 字義分解

    • 私:表示與個人相關,如“私心”“私事”。
    • 臆:原指“胸”,引申為“主觀的、無根據的推測”,如“臆斷”“臆測”。

二、出處與例句

  1. 曆史文獻

    •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補遺》提到“以一時私臆”描述個人主觀判斷影響公論。
    • 清代程廷祚詩句“如何後世人,無端奮私臆”批評主觀臆斷的現象。
    • 章炳麟亦曾引用該詞,強調需區分客觀事實與主觀臆測。
  2. 詩詞引用

    • 宋代方回:“宰相謂己,實見怒出私臆。”
    • 元代張翥:“茫茫上天理,讵可私臆知。”

三、使用注意

“私臆”強調個人主觀性,需謹慎用于正式表達。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如《野獲編補遺》)進一步查閱其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私臆

《私臆》是一個常用詞彙,用來形容個人主觀的想法、猜測或臆斷。它通常指的是沒有經過證實或有根據的推理的觀點或見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私臆》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私”和“臆”。其中,“私”的部首是“示”,拼音是“si1”,總筆畫數為7;“臆”的部首是“月”,拼音是“yi4”,總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字

《私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詞彙。在繁體字中,私臆的寫法為“私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會将一些字的部首省略或變化。例如,《私臆》中的“臆”字在古代常常被寫成“擬”,但這種寫法的使用已經逐漸減少。

例句

1. 他的觀點完全是憑空臆斷,沒有任何根據。

2. 我們不應該憑借私臆來評判他人,而是要以事實和證據為依據。

組詞

1. 私心(si1 xin1):指個人的私藏心思或自私的動機。

2. 臆測(yi4 ce4):指主觀地推測或猜測。

3. 私人(si1 ren2):指個人的、私密的或非公衆的。

近義詞

1. 主觀猜測

2. 私自臆斷

3. 主觀臆測

反義詞

1. 事實依據

2. 客觀證據

3. 根據推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