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土的意思、貢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土的解釋

(1).謂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按封地方位取一色土授之,供其立社設壇。《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唐 孔穎達 疏:“貢土之意,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 蔡邕 《獨斷》雲: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歸國以立社。”後亦指分封。 清 胡敬 《題蘇文忠公表忠觀碑拓本》詩:“ 徐州 仍貢土, 唐叔 舊分桐。”

(2).進貢泥土。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丁:“天下貢賦,惟 長安縣 貢土, 萬安縣 貢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土”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1. 政治象征意義

    指古代諸侯向帝王進獻的土壤,代表臣服與領土歸屬。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劃分九州,各州需将本地代表性土壤進獻中央,以示疆域統一。例如《漢書·地理志》提到“九州之土,各以其色貢于王廷”,強調不同顔色的土壤象征不同地區的統治權。

  2. 物質功能意義

    特指用于特殊用途的優質土壤。古代祭祀儀式中,選取純淨黏土制作禮器,稱為“貢土”,如《周禮·考工記》載“祭祀用陶,必取河濱之貢土”。明清時期建造皇家建築時,亦會征用特定地域的細密黃土作為基礎材料,此類土壤被文獻統稱為“貢土”。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建築研究領域,其雙重含義反映了中國古代“物質”與“禮制”相結合的文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貢土”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古代分封制度中的儀式

  1. 核心含義
    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根據封地所在方位,授予對應顔色的土壤(五色土: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黃),供諸侯建立社壇,象征權力與領土歸屬。

    • 來源依據:
      《尚書·禹貢》記載“厥貢惟土五色”,唐代孔穎達在注疏中解釋,天子用五色土築社壇,分封時将對應方位的土賜予諸侯,并包裹白茅,以示授權。
    • 儀式意義:
      這一行為既是地理劃分的象征,也通過“立社”強化諸侯對中央的臣屬關系。
  2. 延伸指代
    後亦泛指分封行為,如清代胡敬詩句“徐州仍貢土,唐叔舊分桐”即用此典。

二、進貢泥土的實物行為

指地方向中央進獻泥土作為貢品。例如宋代《南部新書》記載:“長安縣貢土,萬安縣貢水”,說明某些地區曾将泥土作為特殊貢品,可能用于祭祀或建築。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解釋(如“比喻奉獻力量”)多見于網絡詞典,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適用性。

别人正在浏覽...

闇合部庫哺飼楚服楮穎蹴地翠紅鄉刀刀道聽瞪視崿峙繁法飛天夜叉鲠戀狗耳草貴男鶴民國狠切黃袍加體灰動魂不著體或亂互爽忽遺假若解弛金薄浄壇九班寄象狙如空盤睽變笭箵流蔡六龍車梅和柳門品鬧酒拿人愆忒恰意企業家缺食無衣三鬣松上鹹五,下登三膳葷省城深峭誰堪慫悀孫業縮衣節食屯列外商外史武裝帶汙樽抔飲夏五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