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文牽義的意思、拘文牽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文牽義的解釋

拘泥于字義、文義。 清 陳确 《大學辨三·與張考夫書》:“拘文牽義,必堕支離之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無如所見多是吟花詠柳之句,六代故習,空言無補,與其讀之而令人拘文牽義,不如不讀尤有善法焉。”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不達古語而誤解例》:“古書多古語,又多叚借字,殆難為拘文牽義者道矣。” 黃遠庸 《平政院開幕》:“苟效懇款之愚,少抒忠讜之論,因知虛懷必蒙嘉納,按諸定例,尚無明文,或且以越職言事為嫌,終不免拘文牽義之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拘文牽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過分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義,而忽略了其深層含義或實際應用,常用來形容刻闆、不知變通的行為。


詳細解釋

  1. 構成解析

    • 拘:意為拘束、限制。
    • 文:指文字、條文。
    • 牽:引申為受制于、被束縛。
    • 義:指字面意義或表面的道理。
      整體強調對文字和表面意義的刻闆執着。
  2. 核心問題
    該成語批評了教條主義,即僅關注字面含義而忽視靈活性或深層意圖,導緻處事僵化。例如,在解讀政策或經典時若“拘文牽義”,可能誤解原意。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反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野叟曝言》《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拘文牽義》的意思

《拘文牽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從字面上拿住了字形,卻忽略了字義。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于事物的理解過于拘泥于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質或内在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拘文牽義》這個成語中,可以拆分為拘、文、牽、義四個部分。

拘:由手和勺組成,表示有關手的動作。

文:由文字和乂組成,表示文字、文學之意。

牽:由牛和千組成,表示拉動、牽引之意。

義:表示正義、道理之意。

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拘文牽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這本書中,是晉朝文學家陸機所記錄的。

繁體字

繁體字為「拘文牽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形演變,「拘文牽義」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

拘:用「聿」替代現在的「手」。

文:用「文」的古體「」替代現在的「文」。

牽:用「牛」的真字「」替代現在的「牽」。

義:用「技」的真字「」替代現在的「義」。

例句

他在解釋這個問題的時候,隻是拘文牽義,沒有深入核心問題。

這個成語常用來警示人們不要過于拘泥于形式,但忽略了事物的真正含義。

組詞

拘泥、文人、文學、牽引、牽扯、義務、義氣、義憤、義勇、義無反顧。

近義詞

泥古、章音研

反義詞

因地制宜、胸有成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