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彈冠振衣的意思、彈冠振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彈冠振衣的解釋

整潔衣冠。語本《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後多以喻将欲出仕。《後漢書·李固傳》:“是以巖穴幽人,智術之士,彈冠振衣,樂欲為用,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清 錢謙益 《工科給事中魏大中授徵仕郎制》:“以《緇衣》《巷伯》之思,勵其素節;以彈冠振衣之想,立我新朝。” 清 戴名世 《<禹貢錐指>序》:“會今天子聰明神聖,四海之内,薰蒸浸漬,莫不彈冠振衿,輻輳而出。”參見“ 彈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彈冠振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 彈冠:指用手指彈去帽子上的灰塵。
    • 振衣:指抖動衣服以拂去塵土。
    • 合起來,字面意思就是彈掉帽子上的灰塵,抖落衣服上的塵土。這是一種整理衣冠、清潔儀容的動作。
  2. 引申義與比喻義:

    • 這個動作常用來表示準備出仕為官或即将步入社會、擔任要職前,整饬儀容以示莊重、自愛的心理狀态和行為。它體現了古人對自身修養和外在形象的重視,尤其是在即将承擔重要責任或進入新環境(如官場)時,保持高潔品行和端正儀态的意願。
    • 更深一層,它常隱含着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意味。通過彈冠振衣的動作,象征性地清除外在的污穢(可引申為不良風氣或環境的影響),保持自身的純潔和高尚節操。
    • 在特定語境下(尤其當“彈冠”單獨使用時),也可能帶有因朋友得勢而互相慶賀、準備出仕的色彩,但這層含義在“彈冠振衣”整體成語中相對弱化,更強調的是個人整裝待發、潔身自好的姿态。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最著名的出處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楚辭·漁父》。原文中,漁父勸屈原隨波逐流,屈原回答道: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以此表明:剛洗過頭的人必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必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潔淨的人,怎能讓自己清白的身體蒙受外物的玷污呢?這鮮明地表達了他堅守高潔品格、決不同流合污的堅定立場[參考來源:朱東潤主編《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上編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或遊國恩主編《楚辭注疏長編》,中華書局]。

用法:

“彈冠振衣”的核心含義是整理衣冠,拂去塵埃,引申為在出仕或擔當重任前整饬身心、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行為與心态,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人道德修養和清廉品格的重視。其最經典的出處和寓意體現于屈原《楚辭·漁父》中表達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參考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彈冠振衣”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原始出處:
    源自《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意為:剛洗頭的人要彈去帽上灰塵,剛洗澡的人要抖淨衣服,體現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 引申用例:
    《後漢書·李固傳》中以“彈冠振衣”形容隱士準備出仕,如:“岩穴幽人,智術之士,彈冠振衣,樂欲為用。”


用法與特點


語境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楚辭》《後漢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來源1、6、7、10)。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翥鮑螺變色鏡逞辨成對車上吐茵醇明翠霧殚窮釣藤侗劇黩穹耳齊二隱伐柯人訪親問友發視蜂氣伏魄攻駁攻破挂單沆瀣鲎帆後主穢蕪挾忿吉列精金集矢之的九畿铿鍧浪态雷鳥廉忠麗娥烈皇遴棄門扣木炭囊書拿腔作勢膩糊牛蛙掊攻清昊訖運上驷申變石碓拾翻仕林時命士儒壽聯肆長算沙抟空玩寇吾誰與歸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