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ning mist] 夜間的水氣,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馬相如《大人賦》
(1).夜間的水氣,露水。舊謂仙人所飲。《楚辭·遠遊》:“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王逸 注:“《淩陽子明經》言:春食朝霞……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文選·嵇康<琴賦>》:“餐沆瀣兮帶朝霞。” 張銑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涼倚窗觀稼》詩:“晚風不動稻苗平,葉葉頭邊沆瀣明。” 譚作民 《噩夢》詩:“餐沙棠,飲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2).引申指珍貴的飲料。 唐 楊巨源 《春日奉獻聖壽無疆詞》之八:“樂報《簫韶》發,杯看沆瀣生。” 宋 史達祖 《齊天樂·賦橙》詞:“沆瀣含酸,金罌裹玉。” 清 沉鈞德 《<元詩别裁集>序》:“金盤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3).謂彼此契合,意氣相投。 清 馮桂芬 《重建張忠敏公祠記》:“蓋有瓣香之誠,沆瀣之契焉。” 鄭觀應 《<盛世危言>序》:“約以有過相規,有善相輔,沆瀣誠相得也。” ********* 《祭夏重民文》:“ 黃岡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氣同沆瀣。” 柳亞子 《老友馮玉芳索詩奉贈兩律》之一:“言談新沆瀣,水乳舊交融。”參見“ 沆瀣一氣 ”。
(4).同“ 沆溉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澎濞沆瀣。” 司馬貞 索隱:“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六》:“《索隱》、《正義》并作‘溉’,蓋舊本相承如是。《説文》無‘瀣’字,則作‘溉’者是也。” 唐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脫鱗超沆瀣,翻翼集 蓬壺 。”
“沆瀣”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àng xiè,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沆瀣”本為中性詞彙,但因成語的廣泛傳播,現代語境中更常見于負面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情感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成語典故辭典》。
《沆瀣》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放縱不羁,違背道德規範,性情不端。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一些品德敗壞、行為不檢的人。
《沆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水”和“瀣”,其中“水”是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而“瀣”則是表示瀣灑、水流等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沆瀣》的總筆畫數為30畫。
《沆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這篇古代文學作品中。這是一篇描寫楚國流亡大夫屈原的辭章,屈原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和對政治亂象的憤慨。其中,他用“沆瀣一氣”來形容當時的腐敗之風,意指污濁不清的氣息和丑惡的氛圍。
在繁體字中,拆分部首和筆畫都保持不變,還是由“水”和“瀣”兩個字組成。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沆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字形沒有發生變化。唯一不同的是,古字與現代字的一些筆畫順序可能不同。
這個官員明明是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民生,真是沆瀣一氣。
組詞方面,《沆瀣》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搭配,例如:
- 沆瀣一氣(形容一氣呵成,指一群人行為或思想不健康)
- 沆瀣大醉(形容醉得毫無節制)
近義詞方面,與《沆瀣》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 穢惡(形容十分污濁或邪惡的事物)
- 邪惡(表示不正當、不健康的行為或态度)
反義詞方面,與《沆瀣》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 純潔(形容非常清淨、無污染的狀态)
- 正直(表示行為端正、遵守道德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