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弹冠振衣的意思、弹冠振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弹冠振衣的解释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后汉书·李固传》:“是以巖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魏大中授徵仕郎制》:“以《緇衣》《巷伯》之思,励其素节;以弹冠振衣之想,立我新朝。”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辐輳而出。”参见“ 弹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弹冠振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成语,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

  1. 字面含义:

    • 弹冠:指用手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 振衣:指抖动衣服以拂去尘土。
    • 合起来,字面意思就是弹掉帽子上的灰尘,抖落衣服上的尘土。这是一种整理衣冠、清洁仪容的动作。
  2. 引申义与比喻义:

    • 这个动作常用来表示准备出仕为官或即将步入社会、担任要职前,整饬仪容以示庄重、自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它体现了古人对自身修养和外在形象的重视,尤其是在即将承担重要责任或进入新环境(如官场)时,保持高洁品行和端正仪态的意愿。
    • 更深一层,它常隐含着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意味。通过弹冠振衣的动作,象征性地清除外在的污秽(可引申为不良风气或环境的影响),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节操。
    • 在特定语境下(尤其当“弹冠”单独使用时),也可能带有因朋友得势而互相庆贺、准备出仕的色彩,但这层含义在“弹冠振衣”整体成语中相对弱化,更强调的是个人整装待发、洁身自好的姿态。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最著名的出处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渔父》。原文中,渔父劝屈原随波逐流,屈原回答道: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以此表明:刚洗过头的人必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必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洁净的人,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体蒙受外物的玷污呢?这鲜明地表达了他坚守高洁品格、决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参考来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或游国恩主编《楚辞注疏长编》,中华书局]。

用法:

“弹冠振衣”的核心含义是整理衣冠,拂去尘埃,引申为在出仕或担当重任前整饬身心、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行为与心态,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和清廉品格的重视。其最经典的出处和寓意体现于屈原《楚辞·渔父》中表达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参考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弹冠振衣”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演变

  1. 原始出处:
    源自《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意为:刚洗头的人要弹去帽上灰尘,刚洗澡的人要抖净衣服,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 引申用例:
    《后汉书·李固传》中以“弹冠振衣”形容隐士准备出仕,如:“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


用法与特点


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楚辞》《后汉书》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来源1、6、7、10)。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跼慠世百草霜辩答汃汃兵强则灭泊礼颤颤微微钞法淡辞当涂道籍东郭恩泽蜚红风戽凤凰男傅粉感愤隔扇广成子观觑官狱毂辘鹰憾轲悍壮河图雒书忽忽家馆将衞剪夷骄宠胶着假饰进显泂酌捐赈巨笔揽察蓝皮雷渊临履丽状龙甲漫澶米廪情常清客人情世故瑞芽颯俐姒妇台中韬弦桃印稳丕丕卧雪眠霜无坚不陷香罗显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