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樂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樂器。 唐 李賀 《感春》詩:“胡琴今日恨,急語向檀槽。” 王琦 彙解:“ 唐 人所謂胡琴,應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謂以紫檀木為琵琶槽。” 宋 張先 《西江月》詞:“體态看來隱約,梳妝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詳,立向尊前一行。” 清 錢謙益 《吳門寄陸仲謀大參》詩:“檀槽奏罷翻新曲,樺燭燒殘覆舊棋。” 鄭澤 《有寄》詩:“與君同唱《江南好》,多恐檀槽未斷腸。”
“檀槽”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文獻考據進行辨析:
基本含義
檀槽指用檀木制作的琵琶、琴等弦樂器上架弦的槽格,後引申代指這類樂器本身,尤其是琵琶。例如:
材質與工藝
檀木質地堅硬且紋理美觀,古代常用于制作樂器部件(如槽格),以提升音質和裝飾性。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即與樂器相關。若在古詩文閱讀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樂器部件還是引申為樂器。對成語用法存疑時,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考證。
《檀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由檀木制成的漱口盆,通常被用于古代宮廷、寺廟等場所。
《檀槽》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2劃。
《檀槽》一詞的來源與其意義相對應,檀木是指紫檀,而槽則是指漱口盆。因此,檀木制成的漱口盆就被稱為檀槽。
《檀槽》的繁體字為「檀槽」。
在古時候,「檀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它的基本形态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他小心翼翼地将檀槽放置在正廳的門前。
檀木、檀香、槽子。
木盆、木漱口盆。
陶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