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置的意思、施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置的解釋

處置;安排。 宋 王安石 《省兵》詩:“省兵豈無時,施置有後前。” 宋 葉適 《鄭仲酉墓志銘》:“ 新淦 素大縣,誅責厚,往往失施置,累令坐不良去。” 宋 程大昌 《考古編·三宅三俊》:“三代本末有序。凡其施置,率常先德後刑,安有未及用賢而遽飾刑罰,恐非聖人彜序,亦非立政任人本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施置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動詞,《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施行安置”或“措施設置”。該詞由“施”與“置”兩個語素構成:“施”取《說文解字》中“施,旗皃”的引申義,表示施行、施加;“置”則從《廣雅》釋義“置,立也”演化出安置、設立的含義。

在具體應用中,該詞多用于描述系統性安排,如《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提及“施置軍壘,必相形勢”,指軍事部署的規劃實施。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分析,此詞常見于唐宋文獻,特指對複雜事務的分步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未被單獨收錄,屬于曆史詞彙範疇。研究古漢語的學者建議參考中華書局《故訓彙纂》中“施”“置”分項訓釋的關聯性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施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ī zhì,其核心含義為處置、安排,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尤其在宋代詩文及政論中使用較多。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處置與安排
    “施置”指對事務或問題進行合理的處理、布置。例如《省兵》詩中提到“省兵豈無時,施置有後前”,強調裁減兵力的策略需分階段實施。

  2. 字義拆解

    • 施:本義為實行、給予(如“施政”“施恩”),引申為施加、布置(如“施肥”“設施”)。
    • 置:意為擱放、設立(如“安置”“設置”),強調行動的具體落實。

文獻用例

  1. 政事管理
    宋代葉適在《鄭仲酉墓志銘》中提到地方官員因“失施置”導緻治理不善,體現“施置”在政務中的重要性。

  2. 道德與刑罰關系
    程大昌《考古編·三宅三俊》中,以“施置”指代治國時“先德後刑”的次序安排,強調策略的合理性。


使用場景


“施置”是兼具行動與策略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處置”與“規劃”的雙重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省兵》《考古編》等宋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鸾尾白氣百世師備任卞璧玺不審采辦塵機擔架隊惇樸梵帝梵世封官許願分望賦給浮橋浮危斧屋稿壤觀俗鬼婆婆估量橫拖竪拉紅窗聽黃貓黑尾寰海會最霍食降賢桀出駒齒爵踴考選溘斃饋送流攬你懑牛羊勿踐漚珠槿豔排律跑五方平陵曲籤到悄然無聲青草取煖人生面不熟榮問柔能克剛聲利場升踰申繩絲綸簿遂德夙念田父之獲忘魂相發閑逸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