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直的意思、枉直的詳細解釋
枉直的解釋
曲與直。比喻是非、好壞。《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隨王車,人有言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至宮發省,理其枉直。”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 于公 聰達,明於聽斷,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宋 蘇轍 《四論熙河邊事劄子》:“今若不問枉直所在,興忿恚之師,為必取之計,則 關 陝 兵禍,漸不可知。” 章炳麟 《菌說》:“若專以是非枉直相角,則天下皆惡直丑正者矣。”
詞語分解
- 枉的解釋 枉 ǎ 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枉道。矯枉過正。貪髒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矯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駕(a.稱對方來訪自己;b.請對方往
- 直的解釋 直 í 不彎曲:直線。直角。直徑。直立。直截了當。直覺(?)。直觀。 把彎曲的伸開:直起腰來。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誠。直言不諱。 一個
網絡擴展解釋
“枉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釋義:指行為或言辭不得要領、不中肯,缺乏實際效果,也可引申為曲直、是非的對比。
二、字義拆解
- 枉:本義為彎曲、不合理(如“矯枉過正”),引申為歪曲事實(如“貪贓枉法”)或徒勞無功(如“枉費心機”)。
- 直:本義為筆直、正直(如“剛直不阿”),與“枉”形成對立,代表正确或合理的方向。
三、引經據典
- 古籍用例:
- 《後漢書·西域傳》提到“理其枉直”,指通過文書辨别是非。
- 晉代葛洪《抱樸子》用“不失枉直”形容公正的裁決。
四、相關成語
- 舉枉措直:任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之人(出自《論語》)。
- 枉直同貫:曲直不分,比喻是非混淆。
五、使用場景
- 日常語境:多用于批評言行迂腐、無效,如“他的建議雖多,卻多屬枉直”。
- 文學語境:常見于讨論道德、是非的文本中,如“辨枉直于四甸九日”。
“枉直”既描述具體行為的無效性,也隱含對是非曲直的判斷,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抱樸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枉直的意思
枉直(wǎng zh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行為或言語偏離正直、公正之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枉(wǎng)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畫。直(zhí)的部首是目,總共有8畫。
來源和繁體
枉直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源于古代漢語。
繁體字為枉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枉直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不論寫法有何差異,字義均保持不變。
例句
他的行為完全枉直,違背了道德準則。
作為一名公務員,應該以枉直的态度對待每一個人。
組詞
1. 枉法:違背法律法規。
2. 枉費:白費勞力或金錢。
3. 枉然:徒然,沒有實現預期目标。
近義詞
1. 偏離:行為或言語背離原本的道德标準。
2. 偏邪:行為或言語偏離正道。
反義詞
正直:言行符合正義、公正和道義原則。
公正:客觀、公平、合理的行為或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