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糧石的意思、糧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糧石的解釋

指糧食。以石計量,故稱。 明 沉榜 《宛署雜記·聖谕》:“九月,説與百姓每,秋成後須要積蓄多餘糧石,以備荒歉。”《清會典事例·戶部·積儲》:“凡旗倉額儲倉糧,每年出陳易新,将額儲變色糧石,照時價減銀平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糧石”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詞義兩個層面解析,具有明确的古代社會經濟背景。以下依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進行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糧(糧)

    • 本義:指谷物、食物,特指行軍或旅行時攜帶的幹糧。
    • 引申義:泛指一切糧食作物(如稻、麥、粟等)。

      來源:《說文解字》釋“糧”為“谷食”,《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供食用的谷物、豆類等”。

  2. 石(dàn)

    • 核心義:容量單位(非重量單位),一石等于十鬥。
    • 古代計量:秦漢時期一石約合現代27-30公斤,曆代标準略有浮動。

      來源:《漢書·律曆志》載“量者,龠、合、升、鬥、石也”,《中國曆代度量衡考》考證其容量體系。


二、複合詞“糧石”的釋義

“糧石”作為固定搭配,特指以“石”為計量單位的糧食總量,多用于古代財政、軍事及俸祿制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糧石”為“糧食以石計量”;《辭源》注“石為量詞,用于糧米”。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史記·平準書》:

    “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

    此處“石”即糧石計量單位,反映漢代中央糧食調配規模。

  2. 《新唐書·百官志》:

    “京官俸祿,歲給糧石有差。”

    明确唐代官員俸祿以糧石分級發放的制度。


四、現代使用與概念延伸

現代漢語中,“糧石”因計量單位改革(改用“公斤”“噸”)而罕用,但仍在曆史研究、古籍閱讀中出現,需結合語境理解其經濟内涵。例如:


“糧石”是以容量單位“石”核算糧食的專稱,貫穿中國古代經濟制度,是研究農耕文明財政、軍事體系的關鍵詞。其釋義需緊扣計量屬性及曆史語境,避免與現代“糧食”概念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糧石”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糧石”指糧食,其中“石”(dàn)是古代容量單位(一石約等于十鬥)。該詞強調以“石”為計量單位記錄或儲存糧食,常見于官方文書和政策表述中。

曆史用例

  1. 明代記載:明沈榜《宛署雜記·聖谕》提到“積蓄多餘糧石,以備荒歉”,指儲備多餘糧食以應對災荒。
  2. 清代政策:《清會典事例·戶部·積儲》中要求定期更換陳糧,“變色糧石照時價減銀平糶”,即根據市場價調整儲糧。

辨析

“糧石”是古代對糧食的計量表述,多用于政策或倉儲管理,強調以“石”為單位統計糧食儲備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宛署雜記》或《清會典事例》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播食布護餐氊蘇側殺潮白蟲妖垂衣裳叢聚燈碗雕劇地機鬥促織分沙灌廟桂食恢谑将軍炮假仁假意揭債浄潔譏摘拘頭抗生素靠旗狼藉爛蔚碌碡磙落紗屢戰屢敗媚豬暮遲男女老幼逆時帔子千百千金一擲起更清夏奇奇怪怪戎羯揉輻肉台盤桑織山吹商股慎簡詩趣時運亨通師直為壯贖取淑慝死胡同思玄素沫童豎玩谑圩堤溫理文禮象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