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才難的意思、才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才難的解釋

(1).謂人才難得。《論語·泰伯》:“才難,不其然乎?”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古人歎息於才難,故謂百世為隨踵,不以璞非 崑山 而棄耀夜之寳,不以書不出聖而廢助教之言。” 宋 蘇轼 《乞擢用林豫劄子》:“臣竊謂才難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財賦,除盜賊,幹邊鄙,興利害,常有臨事乏人之歎。” 清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故新政未行,則有才難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

(2).難得的人才。 唐 皎然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 洛 近京師,才難赴幕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才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發音:cái nán
字面解釋:由“才”(才能、人才)和“難”(困難、難得)組成,字面意為“才能難以獲得”或“人才難得”。

二、詳細解釋

  1. 人才難得
    指優秀人才在現實中難以尋覓或培養。這一含義最早見于《論語·泰伯》中孔子的感歎:“才難,不其然乎?”。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尚博》中也引用此典,表達對人才稀缺的感慨。

  2. 指代難得的人才
    也可用來形容本身即為稀缺的優秀人才。例如唐代皎然在《送裴判官赴商幕》中寫道:“商洛近京師,才難赴幕時”。

三、出處與演變

四、用法與語境

五、相關成語

建議:若需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蘇轼奏折或詩詞),可進一步查閱《論語注疏》或《蘇東坡全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才難(cái nán)一詞意思:表示得到某種才能或技能難度較大。 拆分部首和筆畫:才(手扌+力)難(隹+隹+丿)。 來源:《周易·系辭》中有“夫才者,天之序也,生于難也。”的語句,才難一詞最早來源于此。 繁體寫法:纔難。 古時候漢字寫法:纔(才字旁+纟+牛字旁)難(隹字旁+隹字旁+丿)。 例句:他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才難的技能。 組詞:才能、難度、才藝、才情等。 近義詞:難度大、困難、不易等。 反義詞:容易、輕松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