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 将死时作此歌,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 泰山 崩塌。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辞。 叶圣陶 《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 泰山 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 泰山頽 ”。 唐 王湾 《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诗:“泣为 洹水 化,叹作 泰山 頽。”
“泰山其頽”是一个源自《礼记·檀弓上》的成语,本义为“泰山崩塌”,后演变为对德高望重者逝世的哀悼之辞。以下是详细解析:
出自《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临终前作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以“泰山崩塌”暗喻自身将逝,表达对生命终结的感慨。
《泰山其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即使是伟大的事物也可能衰败。下面将介绍该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泰山其頽》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泰(氵/3画)山(山/3画)其(兮/4画)頽(页/18画)。
《泰山其頽》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泰山其頽乎?其变与?”意为:“泰山会塌陷吗?变化是什么?”形容事物即使伟大也有可能腐朽、发生变化。
《泰山其頽》的繁体字为「太山其墜」。
古代常用的写法是「泰山其墜」。
1. 这个帝国的威严看似坚不可摧,但泰山其頽,总会有衰败的一天。
2. 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到,无论多么兴盛的王朝,泰山其頽的道理永远不变。
泰山,泰然,泰然自若,山水,山峰。
伟大的事物可能衰败,事物的兴衰没有绝对的固定。
万物无常,事物的发展可能逐渐变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