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礦物質漢語 快速查詢。
礦物質(Mineral)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無機化合物或單質,具有特定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礦物質指“地殼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是岩石的組成部分”1。以下從漢語詞典及學科角度分層解析其含義:
詞義構成
“礦”指自然資源的聚集(如礦物、礦産),“物質”強調其化學實體屬性。合稱指無機自然形成的固态物質,需滿足:
權威定義擴展
地質學中,礦物質需同時具備以下特征2:
根據《地質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3,礦物質按成分分為:
如長石、雲母、橄榄石,結構以矽氧四面體為基元。
赤鐵礦(Fe₂O₃)、石英(SiO₂)等。
黃鐵礦(FeS₂)、石膏(CaSO₄·2H₂O)。
自然金(Au)、金剛石(C)。
營養學語境下的“礦物質”特指生物必需的微量無機元素(如鈣、鐵、鋅),此釋義源于其來源于土壤與食物鍊,屬術語轉義用法4。
晶格結構決定礦物形态,如立方體的黃鐵礦(FeS₂)因等軸晶系形成2。 $$
text{晶體對稱性} propto frac{1}{text{原子排列無序度}}
$$
化學成分可用通式表示,如白雲石為CaMg(CO₃)₂,符合道爾頓礦物定比定律3。
資料來源說明:
(注:因要求提供真實鍊接,但具體書籍無公開電子版鍊接,故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原文。)
礦物質是人體必需的無機營養素,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對維持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礦物質是地殼中天然存在的無機化合物或元素,又稱無機鹽。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礦物質,需通過飲食攝取,其需求量隨年齡、性别等因素變化。作為七大必需營養素之一,礦物質占人體總重約4%,與碳、氫、氧等有機元素共同構成生命基礎。
常量元素(宏量元素)
占礦物質總量的60%-80%,每日需攝入100mg以上,包括:
微量元素
含量低于0.01%,日需量小于100mg,分為:
權威機構(如WHO)認定的必需礦物質已擴展至25種,涵蓋常量與微量類别。合理膳食是獲取礦物質的主要途徑,特殊人群可遵醫囑補充。
哀吹豪竹謗誦不經成敗在此一舉熾暑池淵純一不雜丹采丹觜盜名斷袖分定附比富貴顯榮高族圪垃公耳忘私宮壇故歇好聽懷隱黃圖怙過不悛剪棄集掇金章紫绶巨公據圖刎首卡位空婦房樂政瞵視鹿野媚承南官南甯飄風驟雨匹亞齊規秦嶺七五三肉包子打狗肉芽睿謀删掠韶令韶英水精床水漏聳膊成山送暖偷寒徒河望苴頑奴委分吳畫毋庸置議相幇小腸疝氣小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