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鼎的意思、台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鼎的解釋

古稱三公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語本 漢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嶽,降生我哲,應鼎之足。”《後漢書·陳球傳》:“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顔真卿 《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沉采 《千金記·谒相》:“昔為刀筆之流,今居台鼎之職。”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浮籤》:“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台鼎”一詞的含義可從古代和現代兩個維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古代含義

  1. 核心釋義
    指代古代“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等高官,象征其地位如星宿中的“三台”與鼎的三足般穩固且尊貴。此說法源自漢代蔡邕的《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嶽,降生我哲,應鼎之足。”

  2. 文化比喻

    • 象征意義:比喻位高權重之人,常見于形容政治、學術等領域的權威人物。例如《後漢書·陳球傳》中“位登台鼎”即指身居要職。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唐代顔真卿的碑文稱李公“鬱有台鼎之姿”。

二、現代延伸

部分資料提到“台鼎”作為現代品牌名稱,涉及物聯網、RFID技術等領域(如門禁系統、智能考勤等)。但此用法屬于特定商業命名,未廣泛進入通用詞彙範疇。

三、總結

“台鼎”本義強調古代官制與天象的結合,現代偶見商業借用,需結合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可參考《後漢書》或蔡邕碑文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台鼎的意思

《台鼎》一詞在字面上有兩個意思,可以表示“台上的大鼎”或者指示“台灣的繁榮昌盛”。這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在某個領域處于主導地位或者取得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台鼎》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台的拆分部首是丨,總共有5個筆畫;第二個字鼎的拆分部首是鼎,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台鼎》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中的一句話:“知其不可而為之,則謂之‘台鼎’”。這句話形容了晉國的君主成王時期,能夠才幹出衆,足以震撼天下,猶如台上的大鼎。

在繁體字中,台的寫法相同,但鼎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為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台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鼎的古代寫法中,經曆了一些變化。最早的寫法是象形字,表示一個三足鼎。之後,隨着演變,寫法中添加了一些線條,用于表示把手和腿部的細節。最終,鼎字演變成了現代的形狀。

例句

1. 他憑借出色的領導能力,成為了這個行業的台鼎。

2. 這家公司在市場上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堪稱台鼎之一。

3. 他的藝術作品成為藝術界的台鼎,備受矚目。

組詞

台鼎之位、台鼎當道、台鼎盈門、台鼎執掌

近義詞

當家立事、當仁不讓、獨霸一方

反義詞

黯然失色、默默無聞、處于劣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